sp; “朕期待孙督师能立下大功,空缺的左右枢密使一职,朕虚位以待。”
赤裸裸地对袁可立、孙承宗许着承诺,朱由检心里是很希望这一仗能取胜的。
那样他就不用为建虏的事情操心,一直把很多精力放在对付建虏上。
在大明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灾、西方各国殖民世界的时代,他更关注的是移民开藩事宜,而非和建虏纠缠。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期待,心里也很是高兴。
这不仅是皇帝许诺他和孙承宗左右枢密使职位,还因为皇帝对辽东的战事,态度有所转变。
如果说之前皇帝是毫无期待、只是想用战事消耗辽东兵力的话,如今就可以说是期望辽东军队取胜,立下大的功绩。
这代表着皇帝对辽东的支持会加强,朝廷储备的各种武器,也都可以调过去。
同时对辽东军队也有了新要求,孙承宗等人会承担更多压力。
不过袁可立对此,却并不会同情。
因为这种压力是孙承宗必须承受的,等到大战的时候,他承担的压力会更大。
甚至他如今就要主动施加压力,让孙承宗等人适应。免得明年大战的时候,孙承宗会像杨镐那样崩溃后摆烂。
他向皇帝说道:
“具体如何作战枢密院不能多干涉,但是作战方案,必须尽量完善。”
“臣以为可借此战完成磨合,让枢密院的各个机构得到检验。”
作为新成立的机构,而且不完全仿照前朝,枢密院各部和下属的司厅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定下来。
袁可立这次就是想把这些机构检验一遍,精简不必要的机构、裁撤庸碌之人。把枢密院打造成完全符合皇帝期待的机构,稳固军事大权。
朱由检对他这个想法颇为赞许,因为他也想知道自己设立的枢密院效果如何。他成立枢密院的目的是指导大明军队打仗的,完成向火器时代、现代军队的转变。
如果枢密院不能达到要求,他会毫不客气地要求整改。
袁可立的提议就非常符合他的要求,让他赞许地道:
“袁卿放手去做就是。”
“只要是枢密院能做的,这次都由你安排。”
“朕下一道旨意,让他们配合于你。”
“无论是谁干扰,都可直接免去。”
当即命人传了口谕,让施凤来拟旨传给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等军事衙门。
又叮嘱袁可立道:
“现在只是临战,事情还不迫切。”
“但是明年作战前一定要完成调整,组建战时委员会,为前线战时提供支援。”
“辽东等地也要组建前敌委员会,让他们把名单报上来。”
抓住机会推行集议制,避免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大败。
他对辽东军队的期望其实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大败崩溃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