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要是拿出银币,我就给你们再搭上几斤菜。”
“这些你们也都拿着,只是要拿出银币来。”
辅币券主要是在顺天府流通,但是在永平府被划入顺天府后,临近的辽东也开始流传开来。
再加上顺天银行、四海银行都早已在辽东设立了营业点,拿到辅币券的可以直接换成银币。
所以辽东这边是收辅币券的,尤其是那些带钱多的,甚至整沓使用五角辅币券——
相比码成一摞的银元来说,辅币券的重量要更轻,一沓一百张厚度也不大。可以很方便地贴身存放,减少被盗和被抢的几率。
所以大明的商家,是很欢迎辅币券的,甚至有人呼吁发行银圆券,更方便银钱往来。
不过目前来说,这种呼声并不大。因为大明的银行被允许发行银票,最低面额是一百元。
虽然这种银票通常是某个银行或钱庄自己发行,和其他银行钱庄不通用。但是对大额资金往来,已经足够方便。
更多的商人对辅币券还不是那么信任,有些人甚至收到就换成银币。
眼前这位老丈就是如此,他根本不相信这种看着像宝钞的东西能保值。
张永安和他闲谈一番,知道他的想法后,换成两枚一角的银币,买下了眼前这堆菜。
估摸着它们的重量,张永安道:
“辽东这边的菜可真贵啊,比京城都要更贵些。”
“幸好我们的盐菜银涨了,要不然还真的吃不起。”
老丈闻言看了他一眼,有些猜到了他们的来历,说道:
“辽东什么东西不贵?”
“这地方银子多东西少,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你们一月是多少盐菜银,直接发到手里吗?”
张永安不知道通货膨胀这个概念,要不然他很快就会明白为何辽东的物价这么高。
辽东这边就是通过军队发放的饷银多了,物资却没有相应增长,所以各种货物的价格自然被拉上去。
连带着辽东的饷银也降不下来,因为降低了士兵就难以维持生存。
这同样是朱由检致力解决的问题,他这两年一直要求皇家商行、四海粮行往辽东运物资,降低这种通胀。
不过目前来看成效并不大,因为数十万人的生活物资,不可能完全靠外地。尤其是蔬菜这种生鲜类商品,不可能千里迢迢运过来。
只有收复辽东扩大地盘,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张永安目前还想不到这一点,他只是和这个老丈闲谈,想要多了解些辽东军队的情况。
他向老丈说道:
“我们平时的盐菜银是每月二角,现在出征翻一倍,就变成了四角。”
“这个银子不像军饷打到账户里,而是发给小队的司务长,在士兵委员会监督下采买,结余的伙食尾子平均分配做零花钱。”
“我就是小队的士兵委员,监督炊事员采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