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去年的己巳方案和今年的庚午方案,定名为辛未方案。
这个方案相比今年疲软无力的庚午方案来说,规模显得会更大。甚至庚午方案都要随着做调整,为明年发动大战做准备。
袁可立很快就提出:
“冬天不利于筑城,但在草原上面却仍可以安营扎寨。”
“臣以为应该尽快设立三个都护府,并且催促察罕部进攻科尔沁。”
“尽量牵制建虏力量,争取辽东之战的胜利。”
朱由检颔首点头,让他放手去做。他对辽东之战的结果期待并不高,只是想借此整顿辽东军队而已。
所以他对这件事完全放手,让枢密院和辽东众将,拿出作战方案来。
——
袁可立从皇帝这里得到授权后,很快就回到枢密院召开集议会,商讨辛未方案:
“去年和今年的作战方案都是侧重防御和牵制,让建虏无法影响大明。”
“但是明年的辛未方案不同,陛下决定应辽东众将所请,向建虏主动进攻,准备主力决战。”
“所以辛未方案要以主力决战为目标,争取打垮建虏,改变辽东局面。”
这个目标,显然让与会的枢密大臣有些兴奋。
他们在从文官转变为文职军官后,初时还觉得没什么,如今却越来越显出和文官的区别来。
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升迁主要看军功,在获得世职或世爵方面,相比文官也要更容易。
所以枢密院的官员普遍是盼望战争的,只有接连不断的战争,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升迁机会。
收复辽东显然是一个大功劳,足够让在场的枢密大臣诞生数位侯伯,甚至国公爵位。
这让他们都面带喜色,边防部长刘遵宪道:
“皇上是把辛未方案的主导权,完全交给枢密院吗?”
“辽东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袁可立对此已经有所考量,胸有成竹地道:
“辽东众将主导的,当然是辽东的战事。”
“其他各地的战事,同样由各地主导。”
“枢密院要做的,就是居中统筹,把他们发挥出合力来。”
“无论哪处战场有突破,功绩都有枢密院的一份。”
这话一出,与会的枢密大臣人人皆喜。
因为这代表着无论那一处有军功,他们都能分润。
所以他们对辽东战事完全赞成,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
袁可立用这种方式,成功为孙承宗排除了枢密院的反对。朝堂上其他人如果有意见,也需要先过枢密院。
可以说,他为了配合这位老友,可谓煞费苦心。不但说服了皇帝,还说服了众臣。
为了把这件事定下来,他向刘遵宪道:
“皇上决定在漠南建立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