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从这番话中,听出了袁可立对辽东整训的方案。相比自己强压辽东裁军来说,更加冷酷决绝——
以现在建虏的战力,辽东军队只要打了这一仗,无论是胜是败,都会折损数万。
那样朝廷也不用担心裁军闹出事情了,可以放手整编。
放在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朱由检对此估计会犹豫。不仅是担心辽东军队折损后如何应对建虏的问题,更是下不了这个狠心。
但是在当皇帝数年之后,他对这样涉及数万人生死的战事,已经能做到毫无波动地决断。
甚至因为京营整训后正在形成战力,对于辽东军队折损后的问题,也能从容应对。
所以在仔细思索后,朱由检向袁可立道:
“你让参谋部拿出一个方案来,首先要保证山海关的防御不会出问题。”
“在此基础之上,再看是否批准辽东军队的作战方案,然后再以此调整整编方案。”
袁可立听到皇帝有松口的意思,终于在心中长舒口气,感觉没有辜负老友孙承宗所托,为他争取来了作战机会——
他刚才之所以显得如此冷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说服皇帝。
他知道皇帝一直对辽东军队不满,认为他们消耗了太多军费、却只有守城的能力。对辽东军队也从没有过指望,而是选择训练新军。
如果他不这样说的话,皇帝根本不会同意辽东军队出战,避免他们出现大败。
如今皇帝首先提到山海关的防御,内心也显然是这么认为。所以他当即向皇帝保证道:
“孙学士在山海关留下三万兵,可以确保山海关不会出问题。”
“而且打算调马世龙和金国凤搭档,两人足以确保山海关无虞。”
朱由检对这两个人选比较满意,马世龙经历柳河之战的挫折后,被起复后愈加沉稳。盖州筑堡之后大大小小打了数场战事,他和黄龙的表现都值得夸赞。
至于金国凤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朱由检根据记忆挖掘出来、特意培养的人。
此人在历史上都能靠三千兵守住松山,如今统领山海关三万兵,防守上应该没问题。
所以在确定山海关能够确保无虞后,朱由检再想着大凌河防线和大宁的满桂,终于决定要打这一仗,并且下指示道:
“枢密院要从全局考量辽东战事,让辽南、东江、朝鲜、安东、黑龙江等地配合。”
“还有草原上面,除了效忠大明的草原各部外。朕打算从东到西设立大宁、归化、河套三个都护府,牵制建虏精力,让建虏无法安心统治漠南草原。”
“这些都要综合考虑,为辽东军队营造出有利的决战局面。”
“朕允许枢密院调动一切力量,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
“这次方案在明年实施,就定名辛未方案。”
今年已经是八月,辽东很快就要入冬,并不利于筑城。
再加上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也需要时间,所以朱由检决定,在明年发动辽东之战。
崇祯四年就是辛未年,所以这个方案的名字,理所当然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