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六成以上土地都是官田。很多奴仆耕种的就是属于官府的田地,只是被地主转租。
按照朝廷的新制度,租种官田的应该是军民户,他们家中的男丁在成年后需要去服兵役。
而在朝廷废除优免、规定所有人都有服役的责任后,不愿去服兵役的,都要缴纳免役钱。
这笔钱地主自然是不会帮着缴的,负担就落到了他们头上。
这让很多奴仆就不愿意了,他们投靠地主就是为了逃避赋役,如今避不过去,为何还要依附他们?
越来越多的奴仆,有了脱籍的心思。有些读过书看过报的还拿出皇帝的说法,请求官府把土地超过百亩的家庭官田收回,分配给困难家庭租种——
他们打算以此,脱离奴仆身份后继续租种现有土地。
这种想得挺美的事情,苏州的大户人家自然不同意。因此发生的争端,让官府颇感压力。
黄道周在参加苏州府集议会时,就没少听其他同僚提到这件事。
很多官员都感受这件事如果不解决的话,苏州府大变在即。
——
黄道周的预感不错,就在他们这些文人士子聚会的时候,太仓州已经出了乱子。
起因倒不是他说的有才能奴仆鼓动,而是张溥这个出身官宦门第的士子,引发了这件事情。
年初明报公司上市、筹集了大笔资金后,张溥就和陈子龙等人商议,要用这笔钱扩大《明报》发行,增加明报在京外的影响力。
尤其是江南这个他们起家的地方,不能放任《大同报》等报纸掌控舆论。
所以张溥就以准备乡试为名,把京城的《明报》托付给陈子龙,自己带着一批同样要参加乡试的秀才,返回江南办报。
《明报》要扩大在江南的销量,当然要多刊载本地新闻。江南版和全国版的区别,就在于多了这些。
这些新闻需要读书人来写,而且还需要专门的编辑选稿改稿。
张溥很是招揽了些人才,希望江南明报尽快走上正轨,不耽误自己准备乡试。
他还打算收几个弟子,在自己踏入仕途后,帮自己掌控《明报》。
这日,他在报社中为一篇文章写评论时,忽然发现一个编辑没来,唤来弟子吴伟业道:
“张峣怎么没来?”
“他是请假了吗?”
这是他很看好的一个人,打算将来收为弟子的。
吴伟业知道老师的想法,闻言叹着气道:
“张兄被吴世睿拘住了,不让他来这里。”
“弟子派人去问,吴世睿说让我们把前几日的文章撤稿,不许鼓动奴仆转为军民户。”
这是前几日发表的文章,张溥还专门作了评论。是给江南的佃户提建议,让他们转为军民户,为朝廷纳税服役。
如今听到吴世睿要自己把这篇文章撤稿,为人自负的张溥,心中顿时怒极——
他在京城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