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做贵族,遵守贵族间的规矩。
朱由检即使不指望以此约束住张献忠,但也希望他行事更有条理。
至于他对张献忠的态度,仍旧是走得越远越好。就像他授予张献忠的大西营、西海伯等名号一样,向西、向西、再向西……最好直到大海。
在以其复土千里的名义定下对张献忠的封赏后,阿鲁科尔沁这块地的归属,同样也无需讨论了。
朱由检把它作为大明故地准备分封,如同黑龙江流域其他地方一样,册封领主治理。
如今因为通行不便、也没有贵族愿意去,朱由检任命张献忠为漠河军民府守备,管辖这片地域。
阿鲁那么连这条河,被他正式命名为阿鲁河。命令孔贞运和张献忠沿着河流择地建立阿鲁城,作为和漠北诸部互市的地点。
河东面的山岭,被朱由检命名为大兴安岭,由漠河军民府管理。
孔贞运直接管辖漠河军民府,还肩负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从这个山岭、以及黑龙江沿岸招募索伦人,组建一支兵马,和张献忠、高迎祥等人一起征讨嫩科尔沁。
大明将从东、西、北三面出击,逼迫嫩科尔沁臣服,或者把他们驱离此地。
松花江和嫩江沿岸的恢复,被提上了日程。沿岸的水驿,以及从嫩江上游到海剌儿千户所的驿道恢复,都是孔贞运这个黑龙江巡阅使的责任。
只要能保障这些驿道畅通,大明就能恢复对这一带的统治,从建虏的北面威胁他们。
孔贞运对此信心满满,认为经过去年大战的嫩科尔沁,根本不可能抵挡大明三支兵马合力。
尤其是他想到了张献忠被封伯一事,认为皇帝是在给他立功封伯的机会——
松花江和嫩江沿岸,也是方千里的地域。如果由他指挥恢复一带,论功行赏时封伯很有机会。
所以他很快领了朝廷的命令,带着诏书和随行官员将士,前去黑龙江赴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