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闻言有些心动,因为他同样认为很多草原部落首领没有被册封为贵族的实力。
尤其是为了完成卫所改制,他需要把一些卫所迁去塞外,分配牧场甚至领地安置世官。
漠南草原作为距离长城最近的水草肥美之地,自然是安置卫所的绝佳地点。只要征服或驱逐草原上的部落,就能把卫所迁移过去。
如果再设立统领卫所的都护府,制定合适的制度统治草原,边疆就有可能实现长治久安,减轻长城沿线的防御压力。
这样大明也不需要在九边维持重兵,把更多的军费用于向外拓展。
草原虚弱的现状,也让这件事做起来没有多大困难。
惟一需要顾虑的,就是大明册封了不少草原贵族,不能无故攻打他们。
杨嗣昌提出的办法,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年册封的顺天贵族,有不少对大明并不忠心。”
“今年他们不愿响应朝廷号令出兵,就是一个明证。”
“臣以为对这些人不用客气,可以把建虏引过去,逼迫他们抗虏。”
显然,他是彻头彻尾的激进派。
而且去年前往草原作战的经历,也让他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
朱由检听到他的话之后就认为,杨嗣昌在率领草原联军作战的过程中认识到他们的不可信,想要筛选一些人。
不过想到草原上弱肉强食的习俗,他说道:
“草原上的人不止能抗虏,在打不过时还能降虏啊!”
“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认为臣服强者是天经地义。”
“建虏又一向笼络草原部落,和科尔沁等部多次进行联姻。”
“如果建虏征服了草原上数十万人,大明应该如何应对?”
杨嗣昌信心满满地道:
“只要有十万装备新式火铳的新军,臣有信心打败一切敌人!”
闻言哈哈大笑,朱由检很欣赏杨嗣昌的自信。
而且他也认同杨嗣昌所说,十万装备活门铳的新军,在当前的确有打败一切敌人的实力。
不过凡事都有个万一,而且朱由检担心的,不止是正面作战:
“若是建虏派骑兵不断袭扰,破关劫掠内地,到时该怎么办?”
“朝廷应该在整个长城沿线安排多少兵力防备,派兵出塞又如何追上他们?”
“还有北边各地的流民,如果在建虏袭扰边疆时同时作乱,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杨卿不要仅仅把自己当成参谋长,还要以枢密大臣、朝廷大臣的角度,从全局看待这些问题。”
“旁的不说,如果漠南草原被建虏给征服了,依靠和草原互市发家的山西商人,就可能转而和建虏贸易。”
“到时候朝廷要如何处置他们?韩首辅会不会下决心处置岳父张四维家族、还有王崇古等家族的人?”
这就是历史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