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6章 党争和集议制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因为他们的心思,朝堂上想必会有一场动荡,甚至有可能让党争再起。

    朱由检想到这种可能,就忍不住皱起眉头,觉得要警告一下杨景辰。

    但是想到东林党那些“正人君子”和“阉党小人”势不两立的态度,他又感觉头疼,因为党争的根源,不是那些被自己保下来的阉党余孽。

    是有些东林党人想要除恶务尽、丝毫不给他们机会,这些人只能聚集起来,图个自保而已。

    『君子之朋,小人之党。』

    『无论什么朋党,都要党同伐异啊!』

    『这党争必须压下去,不管他们是小人还是君子。』

    当年欧阳修一篇《朋党论》,直接把革新派在政治上判了死刑。

    朱由检之前还不明白,如今做皇帝两年后,却认识到无论欧阳修怎么为君子之朋辩解,都改变不了结党的本质。

    结党之后党同伐异是必然的,就像王安石为了改革缔造的新党,和旧党激烈党争一般。

    大明的东林党人关心国事、改革弊政,纲领未尝不好。其中也多有君子,为了坚持理念不惜把生命献出去。

    然而,这些君子结成了党,后面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很多人像投入王安石的新党一样投身其中,利用东林党为自己获取政治利益。

    朱由检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决定用更大的力度压制党争,转移朝堂的注意力:

    『之前提出的《大明礼法公约》就不错,可以抛出一些条款,让朝堂上的臣子好好讨论。』

    『让他们用心这些礼法条文,总比无谓的党争要好。』

    对于如何转移朝堂注意力得心应手,朱由检很快就决定,要把之前定下的朝会制度写入礼法。

    并且依据礼法条文,制定《大明帝国朝会法》。确定各级朝会的与会人员和决定效力,以及廷议、廷推、廷鞫制度。还有在各级衙门建立委员会,用民主集中制的理念完善集议制。

    这件事果然引得朝野上下关注,在适应了如今的朝会制度后,很多官员认为应该把当前的朝会制度写入礼法,并据此制定更详细的法律。

    尤其是因为新历法的实行,朔望朝要被改为初一、十六朝会,它们要被定为月朝会或其它名称,这都是让群臣关心的事——

    在试行新历数月后,官员普遍认识到新历法的方便,再不愿其他人休假时自己还要参加朝会。

    他们这次一致同意在朝会上使用新历,不再把新历旧历并用。

    朱由检对此从善如流,在朝堂上正式下诏,从新历五月一日起全面试行新历,包括举行朝会。

    在短暂的新旧历并用后,新历开始更大范围试行,并取得主导地位。

    然后就是集议制,这件事影响更大。

    因为朱由检要求,朝廷各个机构都要设立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由常委定期召开会议,决定日常事务。

    这代表着各衙门将不再是主官的一言堂,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决定事务。

    如果主官手段不够,甚至有可能被其他常委架空,丧失在本部门的决策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