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煌看着这么多的银两心情激动,向众人团团作揖,保证道:
“这些银子,本官保证一定会用在建立议会上。”
“每一两、每一钱的花费,都会明明白白公布。”
“将来,议会中还会设立政务大厅,把能公开的政务公开,允许每个民众观看。”
“各衙门还会派驻官吏,在政务大厅一站式办公。无论你们是开办企业还是申报税收,都能在政务大厅当天解决。”
这是皇帝向他提出的概念,政府不仅要管理民众,还要服务民众。像朝廷各衙门一样,推进政务公开。
余煌虽然对此不太理解,觉得有损官府的威严。但还是打算执行,把皇帝的要求完完全全执行下去。
这个表态,无疑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在东城区的政务署、廷尉署、卫尉署设立后,京城的商民虽然觉得管得更好了,但是对衙门分立的状况,却又很不习惯。
以往在一个县衙就能解决的事情,他们需要跑几个署。尤其是开店需要注册、还要有卫生消防许可后,他们感觉很麻烦。
如今政务大厅的设立,无疑会方便他们。以后再也不用跑几个署,来回折腾数次。
余煌听着这些人的议论,才自觉明白了皇帝设立政务大厅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三署分立导致的,需要有个新机构,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免得那些习惯了在县衙解决所有事情的民众,不知道去哪个衙署。
想清楚这点的余煌,当即又向众人道:
“议会的礼堂,将会和东城区衙门建一起。”
“今后本官会常去政务大厅,作为议长和议员一起监督办事官吏。”
“你们如果有事情不能在政务大厅解决,可以直接告到本官面前。”
这番承诺,让灯市的商民欢呼声更加热烈。
他们纷纷表示状元不愧是状元,和普通官员就是不一样。
前几天那个黄翰林,水平就远远不如状元。只知道拿着鞭子抽人,说些不合时宜的规矩。
微服来到这边的黄道周,听到这个评价心里不由黯然。
他自觉是执行朝廷制度,也是为了教人们俭朴正人心。
没想到人们却不需要,不愿自己教化他们。
反而是余煌这个政务大厅制度,可以说从所未有,但民众却很欢迎。
这让他隐隐意识到,自己的学问、还有大明的旧制,都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皇帝的重制礼乐,是在摸索新制度,更好地治理大明。
沉下心地黄道周,开始认真思索皇帝的重制礼乐。如何把自己的学问,融入新的礼乐制度。
——
余煌在灯市发言之后,就在商民的簇拥下,为东城区衙门和议会找地点。
东城区三署原本在东城兵马司办公,如今分开之后,自然是不能在这里了。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