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备营一半士兵负责当地,一半士兵戍边。”
“这样京营和九边,就有更多的兵力。”
听到皇帝是设立类似京卫的简编卫所,还设立护军都尉担任府守备,文官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
这个由文职军官担任的职位,能让文官在军事上的权力,在地方进一步深入。
袁可立率先表示支持道:
“臣以为各府可设守备区,临近几个府组成兵备道,作为省都护司下属。”
“但是每府一卫大可不必,普通的府一个千户所即可,每县一个百户所。”
“如果府辖县超过十个,可以多设百户,也可酌情设卫。”
“不能让所有的府都供养一卫一百多名世官,那样对地方实在太吃力。”
大明当前的制度就是如此,例如同样是府的河南府有河南卫、卫辉府则只有守御千户所。
袁可立的办法,就是在当前制度上小改。让这些卫所把百户所分出去,负责下辖区县。
朱由检想想每个府的知府现在也就正五品,考虑之后表示同意,赞许道:
“袁卿所虑极是,确实不用在所有的府都设卫。”
“一个百户、一个试百户,再带十个军士、数十个军户,就能负责一个县的征兵,还有基本的防卫。”
“地方供养他们,需要提供的不过是二千亩土地而已。”
“就按这个办法设卫所,在大明每个府至少设立一个千户所,负责征兵和防卫。”
这么灵活的转变,让群臣心中快慰。
他们对当今皇帝的知错就改,可谓极为赞许。
这也是群臣在适应后,越来越习惯和皇帝讨论的原因。
但是朱由检心中,其实并不认为自己完全错了。他只是给袁可立面子,显得自己重视他的意见而已。
在定下一个县一个百户所后,他就继续说道:
“繁华的市镇,例如景德镇、佛山镇、南浔镇等人口众多经济繁华的镇。”
“同样应设立百户所,负责征兵和协助治安。”
“甚至其所属的县,还要增设县丞或主簿派过去,负责当地治理。”
“当地也要成立镇议会,让议员发表建议,建设更好的市镇。”
“今后,大明要按赋税人口等方面评选百强镇,看看哪个地方的官吏,最是擅长治理。”
“对这些官员要优先升迁,吏部记录功绩。”
温体仁听皇帝提到自己家乡南浔,高兴得胡子几乎都要翘起来了。当即就赞同道:
“臣以为南浔这样的乡镇赋税之多,不弱于某些地方的府县。”
“确实需要派遣百户所,分派官员治理。”
“臣请以南浔镇,作为南方议会试点。”
显然,在议会制度越来越完善后,一些南方士人,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