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地位,享有的待遇还要少于卫所世官。
理由也非常正当,那就是卫所世官都用世业田代替俸禄,金吾卫同样要如此。
然而,这就能阻止群臣对金吾卫的看法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左都御史王在晋道:
“金吾卫世官的土地,可以在各地自行购置吗?”
“今后他们是否必须上军校,必须从军服役?”
对于这点,朱由检考虑之后,回应道:
“金吾卫世官只能拥有世业田,不能拥有其它土地。”
“而且为了防止有人隐瞒田亩数字,要接受当地守备区、还有议会监督。”
“所拥有的世业田,也只能在一县之内,不得跨县、跨府。”
“军校则是自愿,他们不用一直从军服役。”
武官都安排不过来,朱由检怎么能鼓励文荫子弟上军校。还是让他们自主择业,不用朝廷安排。
这正合文官的意思,因为皇帝如果规定金吾卫世官也必须从军服役,他们可能会放弃世职,也不愿后代背上这个负担。
如今皇帝对金吾卫世官没有施加义务,反而只有优待。他们顿时就觉得,拥有金吾卫世官还是合算的,可以让后代不至于完全跌落为平民。
可以耕读传家,可以专心举业。就算在科场上实在不行,也可以去军校学习,担任文职军官——
无法从军校毕业的可能性,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不认为自己的后代,还不如那些武官。
所以,这些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皇帝对金吾卫世官的限制,但是在卫所武官转为金吾卫世官上,却仍旧不愿松口。
眼见皇帝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还没有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参谋部长杨嗣昌道:
“臣的祖上曾在武陵充军,如今蒙陛下恩典,被授予世袭男爵、金吾卫副千户。”
“臣请陛下开恩,把臣家族的籍贯,转入金吾卫中,在武陵县选择世业田。”
“不要让武陵的卫所,时不时催臣去服役。”
在朝堂上讨论公事之时,杨嗣昌突然提到自家的私事。
朱由检最初还有些不快,但是很快就明白过来:
这是杨嗣昌在提醒自己,金吾卫世官即使不像卫所世官那样直接分配土地。但因为不用强制服役,其实还是受优待。
甚至因为能在膏腴之地购置世业田,长期拥有的实利还要更多些。
这种只有优待而没有义务的好事,文官当然不愿让武官享受。
更何况朝廷设立世袭武官的目的,就是强制他们去从军。
想清楚这些的朱由检,当即就打算给金吾卫世官加些义务。不过想到卫所武官安置不过来的现状,还有自己的政策需要大臣支持着去实施,最终只能叹了口气,顺着杨嗣昌递出的台阶道:
“卿的籍贯,可以转入金吾卫中。”
“由锦衣卫南司房,代为管理金吾卫籍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