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严道:
“试百户就是从六品,和状元被授与的翰林院修撰相当。”
“臣以为武官的待遇实在太优厚,应该削减数量。”
“否则朝廷将来把俸禄石数改为银元后,无力负担这么多官员的俸禄。”
一众文官对此,都是咬牙切齿:
堂堂状元授官的级别不过和试百户相当,实在是斯文扫地。
很多人认为应该降低武官品级,正三品指挥使的级别,最多和正七品县令相当。没看皇帝设立的军民卫,不就相当于县吗?
可以说,这是朱由检曾经考虑过的,但是没敢实施。
之前他在锦衣卫改革时,下令将锦衣卫和金吾卫世官降三品级任用,遭到很大反弹。
很多文荫子弟不愿去当八九品的小官,认为那就是以前的吏员。
就连武官,也是在朱由检把一些表现出色的京城警务所所长,直接调到外地担任卫尉署署长后,才逐渐有更多的世官愿意当小官。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设立了四甲、五甲进士,还有副榜出身。这些人都是从八九品官员做起。让武官的心绪,逐渐平静下来——
连进士都只能做八九品小官,他们靠着祖上余荫同样能从八九品做起,还有什么好抱怨呢?
更别说皇帝承诺了,在达到世职品级之前,他们的升迁丝毫没有限制。只要资历达到,就能提升品级。
所以这一两年,愿意去卫尉寺任职的世官越来越多。
就连那些自忖考不上进士的文荫子弟,也开始选择进入卫尉寺任官。
只是降低初始任官级别,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弹。降低他们的世职品级,引起的反弹就更大了。
朱由检不愿做这种麻烦事,所以他说道:
“世官的品级,其实无伤大雅。”
“这次卫所改制后,世官会以世业田为俸禄。只要不任实职,就不需要朝廷给他们发饷银。”
“被选入守卫队、守备营,或者来京城、去边疆担任营兵将领的时候,也像锦衣卫那样,降低三品使用。”
“俸禄也按实际任官的级别发,而非他们的世职。”
这番话语有点绕,群臣想了一会儿,才在讨论下明白。皇帝其实就是把世职看作世爵,用世业田作为俸禄。
只有世职而没有实际当官的人,自然没有俸禄。
去营兵担任军官后,才有俸禄可发。
袁可立琢磨明白后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让不参加营兵的军官,在本卫带俸闲住。”
“只是用授予的世业田,代替以前在卫所支取余粮。”
这是大明武官中早就产生的现象,武官被分为见任管事和带俸差操两种。
很多武官即使有实职,也多在原卫带俸,从出身的卫所支取钱粮。
所以大明的武官虽多,财政却没有被压垮。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