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田数量,如今又开始对五军都督府和京营下手。
以后即使京营和五城兵马司的将领是从五府挑选,皇帝也只会选有能力的。无能却占据高位的,只是被高高挂起来。
更何况五府都督,不止他们勋贵。还有地方将领,那些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人材。
这让他们纷纷感受到紧迫性,认识到皇帝在用各种政策,逼迫他们去开藩。
张维贤等已经打定主意去开藩的勋贵,对此不发一言。他们在听到皇帝的话后,反而更加心安。
知道即使以后有了藩国,皇帝仍信任他们。会调有能力的人进京,掌握京城兵力。
不想开藩的勋贵则是如丧考妣,不知这样下去,如何保持富贵?
即使皇帝保留着他们的爵位,只有一个虚爵,岂不人见人欺?
到时候他们在京城的田地、财富就是催命符,被封爵的文官、新册封的勋贵,会抢着分食他们。
心思各异的勋贵,一时再没言语。
群臣在见到皇帝压服勋贵后,也是佩服不已。
敢对勋贵下手的皇帝不多,而且更多的时候,是皇帝根本不想动勋贵。
当今皇帝认识到勋贵的危害,对这些人的权力做出各种限制,让他们都觉得皇帝改制决心的坚定,张孚敬、张居正都有所不及——
那两人身为臣子,远不如皇帝这么大胆。
受此鼓舞,枢密同知袁可立道:
“各卫武官按制,每个千户所当有正五品千户一人,从五品副千户二人,正六品百户十人,从六品所镇抚二人,一共十五名武官。”
“每卫按照五所计算,有七十五名武官。还有正三品指挥使一人、从三品指挥同知二人、正四品指挥佥事四人、从五品卫镇抚二人。额定武官数量八十四员。”
“国初之时,卫所武官尚有不足,洪武六年只有12980员。直到后来才增加到28754员,满足当时329卫65所之需。”
“永乐之时,数量虽有增加,却尚不算冗滥。”
“宣德、正统之后,朝廷以升代赏,将士升迁者易,所得赏赐却少。”
“虽一时节省花费,却埋下百年祸患。”
“如今每卫武官,皆是员额数倍。”
“493卫、359所大约需要46797员武官,实际武官数量,却过十万。”
这一番长篇大论,让朱由检认识到袁可立要做什么,正色道:
“以升代赏,确实是祸患啊!”
“昔年成祖平定交趾,问户部尚书夏原吉升赏孰便。夏原吉说‘赏费于一时有限,升费于后日无穷,多升不若重赏’。”
“可惜之后的君臣,却没有这个担当,让武官的数量,积累到十万之巨。”
这个武官数量,是朱由检改革卫所,给他们找出路的原因。
之前他曾打算把指挥改为子爵、千户改为男爵、百户改为爵士,把他们一股脑儿地封出去。
但是在计算出现有的武官数量后,他却很快认识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