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7章 华夏英烈纪念碑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大工程,至少要花费钱粮数百万。”

    “同时修建英烈庙,朝廷财政难以负担。”

    朱由检知道这是现实问题,颔首道: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但是明堂的建造不用急,国会仍在筹建中,需要十几年时间。”

    “建明堂用木料还是混凝土还没确定,无论选择哪一种,都需要准备材料、或者验证技术。”

    “朕以为可先建英烈庙,仿照太庙建造。”

    这个说法,让群臣面面相觑,觉得规格太高了。

    朱由检却不管他们,继续道:

    “英烈庙里陈列各位英烈的名字,还有历代留名的英烈牌位。”

    “再留出一块空地作为广场,树立一块巨碑。”

    “正面刻上‘华夏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上文忠烈公的绝笔:”

    “孔曰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读着这段文字,朱由检就深有感触,语重心长地对群臣道:

    “朕希望大明的士民,都有这个觉悟。”

    “在面对成为英雄还是苟且偷生的抉择时,能够无愧于心!”

    这样一番话语,让群臣中一些比较感性的,已经泪流满面。

    尤其是同为江西吉安出身、视文天祥为榜样的李邦华,已经伏地拜道:

    “陛下能有此念,臣等死有何憾。”

    “朝廷钱粮紧张,臣愿捐一年俸禄,用于建造英烈庙。”

    袁可立等人也纷纷拜下,同样表示愿意捐钱建英烈庙。

    可以说,在皇帝把文天祥抬出来后,这些人再也没有什么异议。

    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英烈庙的建造,要比明堂还重要。

    他们积极捐款捐物,想要把英烈庙尽快建出来。

    朱由检见群臣情绪激昂,同样十分高兴。

    因为这代表着朝堂上的臣子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推崇忠义。

    不忠不义的臣子,自然会受唾弃。

    他起身走到李邦华面前,亲自扶起了这位历史上在甲申之变中同样殉国的人,又让群臣起身,向他们道:

    “卿等的心意朕是明白的。”

    “英烈庙的建造,也接受士民捐款。”

    “李卿就多费心些,担任英烈庙筹建委员会主任,负责英烈庙的资金筹集、以及设计方案征集、还有将来的营建。”

    “英烈庙和英烈纪念碑务必要庄严肃穆,同时坚固牢靠。”

    “英烈广场和英烈庙也允许士民进入,瞻仰英烈事迹。”

    李邦华激动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