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减去六米后,大街上还有七米富余。”
这个宽度,在他看来足够行人所需。
甚至因为现在京城的街道上人车分离不明显,有些行人还会上车道,不需要留出太多专门的人行道来。
不过在朱由检看来,七米却远远不够。这样分成两侧,每侧就只能有三米五。
这个宽度别说对于大街了,对于小街的人行道都有点窄。
考虑到以后的需求,朱由检道:
“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该种植行道树,把车辆和行人隔开。”
“还有街道之上,以后要开挖下水道,埋设水管等。”
“主干道每侧人行道,不应低于六米,这样街道宽度,就需要四十二米。”
“如果再为人力车设置专门车道,那就需要五十米宽。”
这大概是后世北京的街道宽度,后世西城区的主干道宽度,达到4427米。长安街的宽度,是到120米。
考虑到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预留人力车道或者说自行车道、竖立电线杆或埋设电缆等,朱由检要求新的大街宽度,至少要达到五十米。
以后京城临街的建筑改建时,都要遵守这个规范。
没改造的地方则只要求三十七米,人行道和人力车道留得稍窄一些,等临街建筑改造时再扩充出来。
听到不是立刻修改京城的所有大街宽度,陈奇瑜放下心来,说道:
“臣会和工部官员商议,确定新大街宽度为五十米。”
“小街以前是十二步,胡同以前是六步,新标准定为多少米?”
朱由检估摸了一下说道:
“小街中间暂时不需要分隔带,有四车道就行了,加上两侧各六米的行人和人力车混合通道,宽度定为二十八米。”
“现有十二步、大约二十米宽的小街沿用,中间只设两个专用车道,两边六米宽混合通道。”
“胡同现在的标准宽度只有九米多,而且很多地方被侵占,划分两个车道后,连专门的人行道都留不出来了,下水道修建也不便。”
“以后改造的时候有条件就拓宽为十六米,两车道加两侧各四米的混合通道。”
“达到这个标准的称为小巷,达不到的称为火巷,也就是胡同。”
“火巷宽度最低是六步,也就是三丈十米,要允许两辆大车通过,行人和车辆混合通行。”
“正式的街巷在将来都要符合这个标准,更窄的巷子和私人宅院留出来的道路,同样也要制定规范,尽量减少断头路等不方便通行的道路。”
说着,他还向陈奇瑜道:
“之前让你们制定各级公路的标准,都定下来没有?”
“一二三四级公路,都有什么要求?”
陈奇瑜听到皇帝问起这点,心中就兴奋了,向着皇帝表现道:
“一级公路是四车道,臣等之前定的路宽是二十米,两边各预留两米人行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