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8章 募资百万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工厂拿着定金就能把五千支火铳生产出来。

    毛承禄喜不自胜,连连感谢皇帝。

    张维贤这时站出来道:

    “臣愿出三十万两银子,购买三个卫的火铳。”

    朱由检却没同意,向他道:

    “通州兵工厂的设计规模,是每年生产五个卫的火铳。”

    “英国公还是先购买一个卫,其余的以后再买。”

    这让英国公“啊”了一声,有些不情不愿。

    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拿出银子,竟然还买不到。

    这让他又向皇帝道:

    “臣愿再出十万两,扩大兵工厂规模。”

    “臣以为此等火器,每年至少应生产十个卫。”

    其他封地贵族,同样建议皇帝增加火铳生产,并且纷纷表示愿意投资兵工厂,购买火铳装备。

    但是朱由检却没答应,因为就连通州兵工厂,他都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产能设计——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完全靠人,合格的工匠需要很长时间培养。

    他之所以能开办通州兵工厂,还是因为在年前的朝鲜之战中、从朝鲜搜刮到工匠的原因。

    没有这些工匠,他连开办通州兵工厂的初始班底都凑不起。更别说招募工人扩大规模,生产更多火器了。

    英国公张维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只能不情不愿地表示,今年先买一个卫。

    又预定了明后两年产量,打算再购买两个卫——

    时日无多的他,迫切地想要增强张家的实力。

    甚至打算在去世之前,看到张家能成功开藩。

    朱由检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付十二万两银子再预定两个卫。

    这下三年十五个卫的产量,就卖出去四个卫了。如果不继续扩大规模,就只能再卖出十一个卫。

    江陵公国的代表张允修,此时急忙说道:

    “江陵公国同样在前线,应该优先购买。”

    拿出两万两银子入股,并准备筹集六万两定金购买火铳。

    宁远伯国的代表李顺祖,则是豪掷二十万,购买了一个卫火铳不说,还入股百分之五——

    颇有野心的他们,不满足于只是伯爵。打算趁着攻打建虏立功,获得公侯爵位。

    现在的入股不仅是看好通州兵工厂的发展,还在为将来购买更多火器做准备。

    韩藩的代表朱璟溧也想购买一个卫,朱由检却没答应。

    一是韩藩比较穷,买火器最多也就是交定金。

    二是韩藩现在都成功开藩了,买这么多火铳干什么?它的周围又没有多强的外敌。

    朱璟溧此时诉苦道:

    “日本虽然不敢攻打北海岛,但是零散的倭寇,登岸抢劫的却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