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提到这个,吕祥的脸色顿时就苦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连发火铳的研究不顺利,他才抽出时间研究单发火铳。
徐森也是在这点上看到了机会,研发转轮结构的连发火铳和他竞争。
他向皇帝诉苦道:
“陛下绘制的其它几种机匣,臣都一一试了。”
“但是它们的牢靠程度,都不如现在用的机匣设计。”
“这种机匣和铳机的连接方式最为牢固,臣用其它门闩结构尝试了多种,都没有能胜过它,反而可能更复杂些。”
(毛瑟98k枪栓和门闩对比)
这话说得朱由检险些笑了,因为他最初给出的机匣设计,就源自毛瑟98k。
这种经典的结构后世的手动狙击枪还在沿用,哪是那么容易超越的?
吕祥想研究出一种比它更好的结构,难度可谓极大。
这让他安慰吕祥道:
“闭锁结构不如它牢靠也没关系,只要能使用正常弹药就行了。”
“单发火铳有弹仓长度限制,本来就不能使用加长弹壳的强装弹。”
“现在改进它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数量,性能上可以稍微放低点,不做那么高的要求。”
吕祥对此说道:
“最简单的机匣,就是活门火铳用的这种。”
“它可以铸造后打磨出来,上面连接铳机。”
“臣以为既然要装备这种火铳,那么连发火铳的机匣设计不用改,只需要改进生产工艺而已。”
这让朱由检沉思起来,思考在活门火铳出现后,之前提出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
有活门火铳这种生产非常容易、成本也不高的火铳在,降低连发火铳的成本要求,似乎已不是那么必要。
再加上如今线膛铳管制造困难,使用这种铳管的机匣,成本高一些似乎也能接受——
要把最优秀的工艺组合,制造出最优质的火器。
不至于因为新设计出现某个短板,导致连发火铳的效能发挥不出来。
想到莫辛纳甘“脚蹬枪”的美誉,朱由检放弃了往回退的想法,叮嘱吕祥道:
“既然吕卿如此说,那就沿用原本的机匣设计。”
“但是一定要改进工艺,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
打算用这款火铳磨炼工艺,为将来生产更多的火器做准备。
吕祥高兴地答应,觉得总算不用为设计新机匣费心了。
然而事情还没完,新火铳的铳机,同样是一个难点:
“这种闩动火铳的铳机,需要在里面钻孔,安放击针和击针簧。”
“击针还好说些,制造它比较简单,坏了换一根就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