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9章 人力轨道车 (3/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这让他们受到了启发,在容易磨损的轨道车辆上同样包上了铁皮。并且建议道路研究所,给木轨加上铁皮。

    (铁瓦车轮)

    (铁条木轨)

    道路研究所受此提点,在木轨上加装了一根铁条。而且在铁条下加装一根较窄的木条后,皇帝设想的工字轨,在铁条轨道上也实现了。

    这种铁条木轨,不像木轨加工成“工”字形后容易损坏,而且组装加工也更方便。

    现在京西铁路的木轨,就加装了铁条,让铁路变得名副其实,不被人疑惑名字的由来。

    同时,皇帝绘出的锥形轮、道岔等方便轨道车辆转向的结构,他们也都实现了。

    甚至车辆研究所还基于马车悬挂,研究出了用于轨道车辆的悬挂。让铁路客车的舒适度大大提高,很多大学城的生员都愿意乘坐。

    这些学生还提出了很多建议,让铁路和轨道车更快速地完善。

    最是让人瞩目的,是方以智发明了人力轨道车。

    这是他之前“发明”人力车受到奖励、又被一些人非议以人为畜后,努力研制出来的。

    为的就是表明他不认同以人为畜,要用能让人坐上去的车辆,代替用双脚奔跑的人力车。

    陈奇瑜向皇帝介绍道:

    “方以智的人力轨道车,是受陛下的人力三轮车启发。”

    “他认为人力三轮车现在不实用的原因,就是骑起来太费力。”

    “所以他选择在轨道上使用,骑起来更加轻便。”

    这是方以智在一次乘坐轨道马车时,突发奇想想到的。

    在他看来,前轮脚蹬的人力三轮车之所以不实用,就是骑行时太费力气。

    但是放在轨道上,这个缺点就小多了。轨道上的车辆,移动起来更省力。

    所以他没有往皇帝提出的链条传动三轮车研究,而是把前轮脚蹬三轮车,放在铁路上使用。

    最初他还要求在铁路上增加一根铁轨,用以承载三轮车的中间轮。

    负责京西铁路的道路研究所当然不乐意,认为他更应该加个轮造四轮。

    方以智无奈之下,只能拉上车辆研究所一起研究。最终研制出来的,就是在四轮平板车的基础上,可以用脚蹬或手摇的人力轨道车。

    这种轨道车,可以用脚蹬一个轮子上的踏板,但是这样仍然很费力,而且在一侧不安全。

    挪到中间之后,最初还是用轮子,用齿轮连接前面的两个轮。这样蹬起来仍然很费力,但是却安全多了。

    不过一个人骑行这种轨道车,仍旧还走不远。而且齿轮太响太费力,仍旧不够实用。

    这个问题,最终被一个参与蒸汽机研制的工匠解决。他把连接活塞的曲柄连杆,用在了轨道车上。然后用摇把代替脚蹬车轮,只需要前后晃动,就能像蒸汽推动活塞连杆一样移动轨道车。

    这种摇把,最多可以四个人一起摇。相互合作之下,可谓轻松省力。

    它的最高时速,可达四十多里。四个人用一天时间,就能跑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