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5章 网开一面 (2/5)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更多的臣子,却对此忧心忡忡。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免除辽饷是仁政,臣内心同样赞同此事。”

    “但是朝廷岁入不足,万一增加的盐税不如预期。辽东拿不到饷银的将士,就可能出大问题。”

    “臣以为此事当缓行,等盐税增加后再说。”

    朱由检却有些等不及,因为北方这几年,一直在发生旱灾。他向群臣说道:

    “陕西连年大旱,田税早就被全免了。”

    “勉强能征上来的一点税,也只是维持陕西各处衙门。”

    “山西北部和北直隶今年又有旱灾,按照戡乱救灾委员会的建议,那就是减免税收。”

    “朕估计今后几年的形势也可能不太好,还不如借此机会,把辽饷给免了。”

    “让民间多储备些粮食,用以备荒备灾。”

    这番站在民众立场上的话,让群臣不能不感动。但是户部的官员,对于按新税法征到多少盐税真的没信心。

    他们好说歹说,总算让皇帝答应再征辽饷一年,在看到成果之后,再减免辽饷那九厘银。

    不过朱由检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也为了增加盐税的提议能得到更多支持,还是让户部在写议案时把免除辽饷的事情加进去——

    只要盐税收入超过辽饷,那就免除当地的九厘银。地方征收辽饷时增加的耗羡等附加税,也要同样免去。

    这件事要广为宣传,让民众知道自己应该免多少税。

    这让韩爌的心情更加苦涩了,知道有免除辽饷的诱惑在,增加盐税和盐政改革的议案,几乎不可能被阻拦。

    谁敢在这件事上投反对票,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翻。

    盐商势力再大,也操纵不了这么多人。

    这还不止,朱由检为了尽快见到成效,又推出了一个措施:

    “之前为了鼓励渔民捕鱼,把捕上来的渔获制成咸鱼售卖,朕提出要对他们发放专门盐引。”

    “如今盐引要统一,自然就不能这样了。”

    “朕决定允许他们从盐场直接买盐,同样按批发价,最高五厘一斤。”

    “盐场要成立附属的盐业销售公司,专门以批发价卖给这些人。”

    “为朝廷服役的军户、匠户、灶户也享受这个优待,每年可以用批发价,购买二百斤食盐。”

    “各地专门制作咸菜等腌制品的商人,只要按朝廷规定注册企业依法纳税,也能获得大批量购买食盐的资格,前往盐场用批发价买盐。”

    这样必然能带动食盐的消费,让食盐的使用数量,变得更多起来。

    同样会对盐商的利润有影响,因为这些人能在盐场用批发价买食盐,盐商自然就少了卖盐给他们的利润。

    尤其是咸鱼如果被大量贩卖,民众购买食盐的数量就会降低。

    他们想提高食盐售价的时候,还要考虑民众会不会购买咸鱼咸菜代替食盐。

    可以说,以后食盐行业会多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