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知道其中利弊的毕自严等户部官员,都对此极为支持。但是推行的时候,却遇到了大问题。
张家、王家这些把持北方盐业的家族,显然不甘心以后只掌握一个地方的盐业公司、甚至只成为股东之一。
他们和搀和盐业的勋贵外戚等势力联合,想出各种办法抵制盐业公司。让盐业公司股份的拍卖,执行时非常不顺利。
韩爌打算在北方推行纲法的提议,户部官员也不赞同,因为这明显有利于张家、王家等大家族,却对盐政总署不利。
韩爌还欲辩解,却知道因为自己和张家的亲戚关系,让他说什么都是错。只能沉默以对,任由户部官员发挥。
朱由检在毕自严出面之后,赞许地对他点了点头,继续道:
“大明每年消耗的食盐有多少?”
“按照朝廷规定的税率,一年应该征到多少盐税?”
毕自严对此回道:
“大明当前有五千一百多万口……”
朱由检打断他道:
“按一亿口算!”
“陕西移民已经表明了,大明实际人口,是统计的两倍多。”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毕自严也不好再拿着五千多万口计算了,按照皇帝的要求,重新计算道:
“按一亿人口估算,每人每年大约需要十斤盐,一亿人就是十亿斤。”
“各地盐课不一,两淮盐引价格最高,引价是五钱,一引285斤。”
“山东的盐引价格最低,引价是一钱五分,一引205斤。”
“长芦稍高一些,引价是二钱,一引同样是205斤。”
这么复杂的税制,让朱由检忍不住皱眉,说道:
“旧制205斤,按新制应该是200斤左右吧?”
毕自严算了一下,说道:
“按新制是二百零三斤半左右,包索重量大约是三斤半,实际的盐是二百斤。”
这让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以这个为标准,一引盐定为200斤,加上包索2035斤。允许向上浮动一斤半作为误差,不得向下浮动。”
“盐课直接包含在盐引里,引价统一定为二钱,包含二百斤食盐,那就是一斤盐一厘税。”
“这样每年消耗十亿斤盐,朝廷能收到的盐税就有一百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让户部的官员一阵波动。因为这相比于之前的二百万两盐课,直接减少了一半。
有督理边饷职责的户部左侍郎李长庚,忍不住就提建议道:
“臣以为若要统一盐税,二百斤盐引的价格当定为四钱,一斤盐收二厘税。”
“这样十亿斤盐,就能收二百万两税银。”
这让群臣一阵侧目,因为这种话传出去,是要被人骂的。
毕竟京城的盐税以前是一斤一厘,现在加到一斤二厘,很可能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