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1章 财政收支平衡的措施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曾经担任县令的公安派文人江盈科,还写过催科一文,开头就说:“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官员都是这个认识,地方拖欠税收,那就更是常事。甚至他们都不会受到惩罚,而是会有贤名。

    例如江盈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但是在担任县令期间,却是贤名远播。后来升任吏部主事,被揭发“征赋不及格”后,也只是改任大理寺正。之后还升任户部员外郎,担任理财官员。

    这样一个风气和制度下,哪个官员会尽力催科、满额收缴赋税?

    别管地方官吏是不是吃得脑满肠肥,反正给朝廷的税款,那是要尽量拖欠的

    如果他们向朝廷缴纳赋税很积极,反而可能被骂。

    按照朱由检让户部的粗略统计,地方拖欠朝廷的税款,大概五六百万。朝廷之前拖欠的九边欠饷,大概六七百万。

    两者的差额,大约一百多万。如果地方能满额缴纳赋税,朝廷最多有一百多万财政缺口,根本不会累积出那么多欠饷。

    所以朱由检就询问道:

    “毕卿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税款收上来?”

    毕自严当即说道:

    “一是要核逋欠,确认各地拖欠的赋税,让他们限期上缴。”

    “二是要征收屯粮,把朝廷掌握的屯田和官田核实,鼓励地方屯田,征收相应赋税。”

    “三是要严考成,把缴纳赋税纳入官吏考核。”

    “如此三管齐下,当能让地方缴纳更多赋税。”

    这三个措施,都是传统上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是对官吏太严苛,提出来的人要被骂。

    毕自严能不畏人言提出这些,让朱由检很是欣慰,看出了他勇于任事的决心,当即就支持道:

    “这三件事情,朕都交给你办。”

    “各地拖欠税款是遗留事务,和魏逆当政多有关联,要和审查逆党一起办。”

    “如果在地方治理有方,又能给朝廷上缴足够的税款,那样的官员即使曾经附逆,也要酌情留任。”

    “如果治理地方无方,又曾依附魏逆,那就酌情加等,甚至罚没家产。要用他们的家产,补上欠缴赋税。”

    “这件事情由毕卿主办、逆案审判委员会配合。”

    这是以清查逆案的名义,逼迫地方官员上缴税款

    如果不把拖欠的税款交上来,他们要滚蛋不说,还可能被定个附逆罪名,罚没他们的家产。

    只要是曾经上疏称颂魏忠贤的,都能被列入逆案的可能。那些拖欠赋税的官员,都可能被罚没家产。

    这个措施实在是狠,就连毕自严也没有想到。但是皇帝是在用这样的政策支持他,还给了他全权,他只能默认这件事,想着在审查地方官员时留情点,不能把所有拖欠税款的官员都列入逆案。

    其他朝堂上的官员,在见到人人过关被皇帝由朝堂拓展到地方后,则是心中快意

    他们这些朝臣好不容易过关,地方上的官员怎么能放过去?

    尤其是东林党的官员,在朝堂上的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