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的事情,朱由检是不愿做的。所以他思索之后,下令道:
“成立大明通讯社,由通政司右参政兼任社长亲管。”
“通讯社设总编辑,负责内容总编。下设时政、历史、军事、文学等编辑室,负责相关内容采编。”
“内参、月刊设主编,负责把采编的内容编纂成刊物。”
“它们的正式名称,是大明通政司内参大明通政司月刊,由大明通讯社主办。”
“大明通讯社独立铸造印章,从三品铜印规格。”
这是在设立附属事业单位,吕图南一时间却不明白。他只是听到通讯社用从三品铜印,以为皇帝给通政司增加了一个从三品衙门,兴致盎然地道:
“总编辑和主编辑,是几品职位?”
“要设置多少品官?”
朱由检听得哭笑不得,解释道:
“大明通讯社是右参政兼任社长,却并不是衙门。”
“之所以用从三品铜印,是为了防止外人伪造。”
“胆敢伪造通讯社印章的,以私自铸造官印追究。”
“至于通讯社人员,是都没有品级的。”
为了防止吕图南误解,朱由检只能事无巨细安排:
“通讯社人员,从民间挑选有经验的人担任,最好要有举人、秀才功名,或者是太学生。”
“现在是前期筹办,可以让翰林院官员兼任编辑。但是所有编辑本身,都是没有品级的。”
“不过如果他们做得好,立下功勋,可以获得朝廷散官,甚至特赐元士出身,转为正式官员。”
“还有,通讯社除了总编室、主编室等编辑室外,独自设立人事处、后勤处、通讯处、商务处,里面的人员同样没有品级。”
“具体招多少人,看通讯社的需要。人员的薪酬,同样自己确定。”
“大明通讯社是商业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后要自负盈亏,不能让朝廷拨款。”
听到是商业性质的单位,吕图南顿时兴致缺缺。因为他已经认识到,通政司和通讯社的关系,不是像兵部和太仆寺,而是像工部和下属的船厂、铁厂。
尤其是自负盈亏这一说,让他认识到通讯社不能通政司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是个负担
没有朝廷拨款,通讯社如何运转?
一时间,他都想向皇帝请求,不要设立通讯社。
但是,想到皇帝早就交待自己办报,自己却没办好。如果拒绝设立通讯社,这件事又落到自己头上。吕图南只能支持成立大明通讯社,把这件麻烦事丢过去。
所以他主动向皇帝请求,推选通政司右参政,把这件麻烦事丢出去。
按照以前的惯例,通参以下官员,由吏部于弘政门会选。就是由吏部尚书主持,在皇极门东面的弘政门选拔。
朱由检登极之后,改变了廷推、部推方法,尤其是把各寺少卿和正卿一样部推,削减吏部职权。
通政司通政、参议和少卿地位相当,参政这个官职更是新设。朱由检思索之后,下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