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群臣要求下,他也不得不做出表态。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和群臣商议讨论:
“资政院的官员不会担任实职,如果担任实职,必然正式起复。”
“致仕官员起复为实职,必须要有特旨。”
“六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一次起复一任。三年任满之后如果没有新的特旨,那就自动离职。”
“七十岁以上的,一次起复一年。每年都要有特旨留任,否则自动离职。”
对此考虑很久,朱由检道:
“例如韩爌,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如果三年后没有旨意留任,那就从内阁自动离职。”
“长城督师王象乾,今年已经八十二岁。朕会每年都派太医检查他的身体,然后决定是否留任。”
“让这样的老臣在边疆奔波,朕心中实在不忍。”
“科道官员要监督这件事情,记得到时候提醒朕。尤其是吏科给事中,对这件事情负责。”
这是在无中生有创造交换条件,用来和群臣商议。资政院还没有设立,就被朱由检拿去讨价还价。
朝堂上年纪大的大臣听到皇帝的提议,都是心中一凛。
他们知道这个制度如果实施,以后很可能用于所有六七十岁的老臣。这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如果还想在朝廷担任实职,那就必须有皇帝特旨。
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利了。意味着没有皇帝特旨,他们到时候就要自动离任。
但是让他们直接反对,这些人却有点不敢,担心被人盯上,然后被弹劾“恋栈权位”
尤其是刚刚被皇帝授权监督这件事情的科道官员,可是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这些科道官员可不管六七十岁以后的事情,他们大多还年轻,需要升迁机会。弹劾一位大臣、让大臣去职,那是实实在在的功劳。而且能空出官位,让
甚至给科道官员加任务的朱由检,都打算在老臣敢反对时,询问他们是不是想当司马懿。
不过,还没有等他问出这句话,已经超过七十岁、而且负责官员起复的吏部尚书房壮丽,却向皇帝请求:
“臣今年已经七十三岁,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屡次以老病乞休。”
“只是陛下信重,才不得不担任吏部尚书。”
“恳请陛下在臣担任吏部尚书一年后,让臣致仕回乡。”
“七十岁以上老臣只用担任一年实职,实是陛下优待。”
直接把皇帝提出的制度用于所有七十以上官员,并且以身作则,在自己身上实施。
朱由检闻言大喜,对房壮丽愈加满意。他当然想把致仕起复规定用于所有六七十岁官员,以便以后更方便拿捏老臣的官位。但是又担心这件事引起的反弹太大,所以从致仕起复官员说起。
如今房壮丽主动请求,可以说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让朱由检心中极为喜悦,和颜悦色地道:
“房卿老成持重,朝堂上实在离不开你这样的大臣。”
“明年的事明年再说,房卿安心任职。”
房壮丽心中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