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官员这样说,朱由检也没办法。他知道自己能强行让钦天监官员测量,但是测出来的里长度不准确的话,怎么确定度量衡?
所以朱由检只能道:
“先找些人测测,总要测出来的。”
“哪个衙门管计量的事情,尺斤升都是谁定的?”
钦天监博士周长庚道:
“陛下说的是量衡,归工部都水司执掌。”
“所有的度量、权衡,都由都水司校勘颁行。”
没想到是都水司,工部管水利的衙门。朱由检听着奇怪,又想到户部测量田亩用量地尺,询问道:
“都水司颁行的度量衡,其它部门认可吗?”
“为何朕听说除了营造尺之外,还有裁衣尺、量地尺。”
周长庚不知皇帝为何在这点上计较,还是认真回道:
“营造尺是官尺,裁衣尺、量地尺是民间私用。”
“本朝营造尺沿用宋尺,与宝钞墨边外齐。”
“裁衣尺的长度,与宝钞纸边外齐。”
“量地尺的长度,介于二者之间。”
对这种复杂的尺度,朱由检实在头疼。明明工部颁行了营造尺,有些人却非得用其它尺度。测量出的布匹、田亩,自然也有误差。
想到大明单单在尺度上,就有三种长度,甚至实际执行时因为误差,还有更多长度。朱由检下定决心,把这些尺度统一起来,制定出标准尺。
标准尺确定之后,一里按三百步、一步按五尺计算,那就是一千五百尺。里的长度同样可以确定,用来确定井田。
想到这里,朱由检下令道:
“取几张宝钞过来,把宫里的营造尺取来。”
乾清宫太监听到,急忙去找了几张宝钞,又去御用监取了牙尺。
朱由检看到这个牙尺,尤其是上面的“大明嘉靖年制”几个字,顿时心中一喜,知道找到了答案。
因为他认识到,这就是他在后世见过的嘉靖牙尺,尺长32厘米,故宫博物院写得非常明确。
有了这个参照物,米的长度就能确定。按照一米三尺、一里五百米计算,尺和里的长度,同样可以确定。
唯一让他疑虑的是,不知道象牙的稳定性如何,从明朝放到后世,长度会不会因为热胀冷缩等原因,发生一定变化
如果现在的嘉靖牙尺不是三十二厘米,而是或长或短一点,那就有误差了。
朱由检想到这点,立刻让人测算,用嘉靖牙尺确定一分米的长度,然后准备清水,测测一立方分米的水,会不会是一升。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市升就是公升,两种单位相同。公升是公制单位,市升却是沿用下来的。所以明清的升和后世公升差不多,偏差不会太大。
如果用嘉靖牙尺确定的一立方分米和一升差不多,他就决定采用这个长度,定下分米长度,以及标准升和千克。
被皇帝的命令搞得晕头转向,钦天监官员却不得不听命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