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廷推督抚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年是来不及了,施政纲要的事情,从明年开始执行。”

    “先推选郧阳抚治,确定这个人选。”

    “尽量启用旧抚,以安稳地方为先。”

    定下这个要求,朱由检让九卿开始推选。

    对他来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作为登极之年,不能出现大乱。

    而且任期制确定后,最多三年全国督抚就要调换一遍,朱由检有的是时间调整,换上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有了启用旧抚这个条件,九卿推举一番,被推为正推的,是前任郧阳抚治毕懋康。

    这个人朱由检有印象,知道是一位火器专家。毕懋康自生火铳,据说是中国最早的燧发枪。

    他心中有些惊喜,当即就任命道:

    “毕懋康擅长军械,进京在兵部观政,添注兵部右侍郎。”

    “陪推前任甘肃巡抚王家桢,担任郧阳抚治。”

    群臣一时哗然,房壮丽、袁可立等人这时才想明白,原来皇帝的埋伏在这。

    侍郎按惯例需要陪推,但是皇帝却利用督抚候选人在京城的观政期,添注一位侍郎。

    这种临时增加的人选,随着候选人被廷推为督抚,自然就会离京。但是皇帝却能在这段时期,在各部安插上他看好的人选。

    如果这个人干得好,在各部能够服众,廷推侍郎的时候,自然能够优先。

    一时间,群臣纷纷劝谏,认为皇帝不能直接任命侍郎。即使是添注的、临时观政也不行。

    朱由检并没有用观政侍郎搞事情的想法,只是看毕懋康人才难得,把他放在兵部。

    眼看朝堂上的臣子防贼一样防着皇帝,连这点小事都要争执,朱由检怒火升腾,皱着眉头说道:

    “只是添注侍郎观政,难道还要廷推?”

    “督抚廷推办法,你们还要怎么改?”

    “或者说,地方督抚都由朕先任命官员署理,等你们吵出来结果再廷推。”

    眼看朝堂上争端再起,好不容易定下督抚久任的房壮丽出言道:

    “督抚廷推办法已经定下,不宜再度更改。”

    “巡抚通常加兵部侍郎,当在兵部观政。”

    袁可立也不愿朝堂再起争执,同样站出来道:

    “毕懋康擅长军械,当在兵部任职。”

    “之后廷推兵部侍郎,应当列入候选。”

    两位尚书支持,这件事总算过去了。毕懋康担任兵部添注右侍郎观政,王家桢担任郧阳抚治。

    然后是大同巡抚,正要开始廷推时,前任宣府巡抚、现在署理太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的秦士文道:

    “宣府巡抚和大同巡抚主要是管军务,臣以为当改为护军使,由兵部推选。”

    “阳和兵备、大同兵备等兵备道,应当改为护军都尉,和护军使明确上下级。”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