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章 内廷职官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自己介绍宫中各个部门。

    刘若愚把宫中衙门介绍一遍,朱由检非常满意,对宫中各个衙门的职责,有了更深理解。

    然后他又询问:

    “宫中有多少品官?”

    “每年俸禄多少?”

    刘若愚一时也答不出来,只能说道:

    “宫中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按照洪武旧制,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

    “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

    “但是实际上各个衙门,是任命掌印、监督、提督太监,还有管理、佥书、写字、掌司、管事等等,并无定员。”

    “按照太祖定制,月支廪米一石。”

    不按品级发放俸禄,只是每个月给一石粮食。太祖想的很好,可惜全不现实。

    想想从那些太监家中抄到的财产,朱由检就知道这些太监有多贪。宫中腐败的地方,绝不是一处两处。

    再想到少监、监丞这些称呼很少听到,朱由检询问道:

    “为何各衙门不按祖制任命官职,反而任命提督、佥书?”

    刘若愚看了皇帝一眼,小心翼翼地道:

    “若按祖制,只有十二监有太监一员,宫中有十二名太监。”

    “陛下想提拔人,只能由奉御升为典簿,再由典簿升为监丞,再由监丞升为少监,然后才是太监。”

    “所以洪武之后,逐渐不按祖制,陛下直接任命掌印太监、提督太监等太监,执掌各个衙门。”

    朱由检这下明白了,又是皇帝带头违反祖制的锅。

    太祖朱元璋之后,宫中太监逐渐得到重用,尤其是十二监之首的司礼监,更是能和内阁抗衡。

    皇帝为了把自己的身边人尽快提上去,掌握宫中大权,经常跳过监丞、少监等级别,任命他们做太监。

    所以太祖定下的祖制明面上仍旧存在,十二监四司八局也还是那些衙门,但是官职体系,已经完全变了。

    像是刘若愚,他担任过奉御、监丞,实际却完全没有做奉御、监丞的事,这两个官职更像是加衔,代表他在宫中的地位。

    甚至掌印太监、提督太监这些职位,也有加衔化的趋势。例如御马监掌印、督师辽东太监刘应坤,他就是以御马监掌印的身份,奉命外出督师。

    怎么和外廷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一样,职位还能当做加衔?

    难道要和外廷一样,专门设置各级加衔?

    升起这个念头,朱由检摇了摇头,懒得为内廷设置各级加衔。

    外廷的大臣他需要尊重,所以专门设置各级加衔,把那些人身上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换了。

    内廷完全不需要,朱由检把他们身上的官职都撸掉也没人敢说什么。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