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吏员全部三年一迁。”
“兵部要多用武官,把世袭百户、试百户,降低三品之后,任命为正九品、从九品官员使用。”
“那些地位虽卑,却很重要的职位,与其被小吏掌握,不如定为正九品、从九品,让武官去担任。”
“他们这些人,可以称为文职军官,同样五年一迁。”
“要多挑选识文字的人担任,例如举人、监生,以及荫袭官员,都可以担任文职军官。”
这样又给了举人监生一条出路,武官降三品担任文职军官、也有助于解决武官品级太高的问题,袁可立对此十分赞同。
又想到举人之下的秀才,询问道:
“秀才出身的吏员,和普通吏员一样吗?”
“他们身有学问,不宜和普通吏役等同。”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说道:
“秀才出身的吏员,可以称为文吏。”
“文吏同样三年一考,二十岁以上担任,有秀才功名直接授予五级吏员。”
“这样他们只需要十二年就能升到从九品,如果做出功绩,七级以上可以入监读书,学成后授予从九品散官。”
说着,朱由检又想到司法数算考试,又说道:
“以后不止秀才,所有识字的人,只要通过刑部司法考试、户部数算考试,都可以担任文吏,按成绩授予三四五级吏员。”
“吏员要尽量识字,并且懂得法律数算,多用文吏和转为文职的军官军士,减少世袭吏员。”
仿照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将司法数算考试用作吏员考试,作为科举补充。
袁可立作为科举出身官员,对此十分赞同。觉得吏员同样有必要考试,让识字的人担任。
君臣二人商议良久,把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迁转政策,大体定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