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治国就是治吏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如果官吏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朝廷却不规范他们,天下一定会乱。”

    定下这个基调,朱由检道:

    “吏部不仅要规范官员迁转,更要规范吏员。”

    “朕听人说地方吏员多有世代承袭的,甚至有些胥吏,胆敢架空官员。”

    “袁卿担任过地方官员,有没有见过这种事?”

    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袁可立斟酌之后,说道:

    “不法吏员是有的,但是架空官员,那就很少见了。”

    “胥吏升降,全在官员一念之间,他们不敢做得太过。”

    “吏员役满转补,也由官员掌握。”

    微微点头,朱由检没有细问,说道:

    “吏员是个大问题,官员如何掌控吏员,让吏员为官府用心办事,很考验官员能力。”

    “所以知府、布政使等治理地方的官员,要多从知县中选拔,提拔有年功的知县。”

    “六部尚书、侍郎,最好也要有基层官员经历,例如推官、知县。”

    这是在提高知县的地位,安抚他们以后无法提升为科道的不满。推知并称的局面,仍旧不会改变。

    袁可立作为推官出身官员,不可能反对这个政策,又听皇帝说道:

    “以后从九品以下,要分九级吏员。”

    “一级为最低,九级为最高。”

    “但是九级吏员不再称为吏员,要称为吏目,授予从九品散官。”

    “后续官职迁转,视同非进士出身官员。”

    这是在规范吏员迁转,袁可立询问道:

    “吏员几年一迁?”

    “应该如何考核?”

    朱由检道:

    “文官三年一考,吏员考核就同样定在三年。”

    “考核由当地衙门的人事科负责,每三年考核一次,称职就提升级别。”

    “吏部文选司和兵部武选司要一起划分吏员级别,确定相应待遇和支米斗数。”

    “从二十岁开始,吏役可授予一级吏员身份,二十四年后、也就是他们四十四岁时,可授予从九品散官。”

    “成为官员之后,他们可以担任辅官,但是和官员一样,要遵守回避制度,调离原籍所在,以非进士出身官员迁转。”

    “吏员有功的同样授予年功,减少磨勘时间。如果他们做出大功绩,朕会特赐同进士出身,让他们入监读书后任官。”

    这样给了吏员出路,同时也做出限制。

    袁可立想了一下,觉得或许可行。对吏部的事他没有多管,询问道:

    “兵部吏员如何迁转?”

    “是参考文官三年一考,还是按武官五年一考,五年迁转一次?”

    朱由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