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地方行政区划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地方三法司要不要调整,请陛下说明白些。”

    “让老臣心里有底,方便三法司改制。”

    不相信皇帝不调整地方三法司机构,袁可立询问道。

    朱由检对地方三法司机构其实也有考虑,只是因为对地方事务不熟,不敢轻易决定。

    此时袁可立愿意商量,他就试着说道:

    “县级就暂时不动,仍旧由知县负责。”

    “但是知县只能判决杖刑以下案件,徒刑、流刑案件要提交给法庭正式审判。”

    “县级使用笞刑、杖刑致人死亡和残疾的,也要追究责任,不能让他们妄为。”

    这是在限制知县权力,宋朝就规定知县只能判决杖刑以下罪犯,大明也规定犯徒流罪者、县里拟罪之后要提交给上级。

    朱由检更进一步,明确规定知县没有审判徒流罪犯的权力。而且在实行笞刑、杖刑时也要注意,不能打死打残犯人,防止他们肆意使用刑罚残民害民。

    袁可立对这点同样十分赞同,觉得应该限制知县权力,又问道:

    “地方法庭应该如何设置?”

    “是在提刑按察使司,还是在州府?”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府要设置法庭,由通判、推官负责。”

    “州要分别看待,省直辖的直隶州按照下府对待,由判官负责。”

    “府属州下辖五个县以上的,同样按照下府对待。低于五个县的暂时不变,按照县级对待。”

    对大明省府州县的设置,朱由检实在头疼。

    大明开国时撤销行省行政区划体系。

    但是府州县作为遗留问题,即使在后来多有调整,仍旧不尽如人意。

    大明知府是正四品,级别非常之高,只比按察使低一品,相比被朱由检降为正三品的布政使也只是低一品。

    有的府地盘非常大,能有二三十个县。这些县全部由府直接管辖,显然管不过来。所以就有了从五品的州这一级,管辖一个到几个县。

    例如河南开封府县四级体系。

    还有些州由布政司直辖,称为直隶州。属于省州县三级体系。

    至于那些没有属州的府,自然属于省府县三级体系。

    单看这个,似乎还能勉强接受,但是布政司、按察司又派出官员分司诸道,分管督粮道、提学道、分巡道、兵备道等道。

    这些道,在朱由检看来就是后世省厅的作用。只是大明在太祖朱元璋的打造下,属于小政府模式,很多机构都没有设置,连地方转运衙门都没有,户部每年实际掌握的钱粮收入只有几百万。

    权力最讨厌真空,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政府的责任又很多,天然就有救灾等义务,要求有相应的权力。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道的职责变得越来越多,把省里没有设置的机构责任接过来,权力越来越大。

    后来演变至清朝,道就成了府的上级单位,几乎可以说是省道府州县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