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如果要临时招降叛军,朕的诏令有没有效力?”
听出皇帝有答应的意思,袁可立当即说道:
“那是战乱时期,自然由陛下大权独揽。”
“但是平时陛下要用正式诏令。”
对袁可立说的战乱时期皇帝大权独揽,朱由检根本不信。历史上战乱时期多了,有多少皇帝大权独揽?
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也为了应对接下来发生的动乱,朱由检想到后世的戒严法律,说道:
“如果有战乱发生,威胁到朕这个皇帝。”
“朕有权颁布戡乱戒严诏令,独揽一切大权。”
“戒严期间一切从简,以平定战乱为目的。”
“朕有权直接发布诏令,并且以诏令代替部分法律。”
这是太祖、成祖那样的马上皇帝才有的权力,袁可立当然不愿答应。
但是朱由检却坚持这一点,否则他绝对不承诺不用中旨。中旨对文官几乎没有效力,但是对武将却有点用。就像之前任命锦衣卫掌印一样,没有多少武将敢拒接中旨。
先前册封顺天贵族的事情,朱由检其实也是用中旨,只是后续得到朝廷承认而已。
所以在中旨的事情上,朱由检不愿轻易承诺,免得以后违背这个承诺时,被人认为没有政治信誉。
政治信誉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历史上违背承诺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就像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誓后没有人相信司马家的信誉一样,违背后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朱由检不愿被人认为没有信誉,所以轻易不会承诺。想让自己承诺不用中旨发布诏令,得拿戒严制度交换。
最终在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袁可立想到先前的事情,知道皇帝不做出承诺的话,以后可能会用中旨发出诏令,那样对朝堂规矩的破坏会更大,甚至引发混乱。
所以他只能做出退让,说道:
“陛下在战乱时有权颁布戒严令,但是在战乱结束后,应该立刻停止。”
朱由检摇头说道:
“怎么可能立刻停止戒严?”
“谁知道战乱是临时停止,还是彻底平定?”
“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才能停止戒严。”
“而且战乱后民众不安、还有可能发生瘟疫,需要令行禁止,直接颁布诏令。”
这是现实考虑,袁可立上过战场,知道战乱的麻烦不仅在战时,更多的是在战后,所以又退让道:
“可以延长一段时间,但不能超过三个月。”
朱由检讨价还价,说道:
“三个月实在太短了,距离远了还不够走个来回呢!”
“说不定敌人的后续军队就在后面,即将要打过来,只是消息传得慢而已。”
“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全确定战乱是否结束,并且恢复民生。”
“三年时间之后,朕会召开朝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