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内廷衙门 (4/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r/>    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袁可立道:

    “钦天监可以归属内廷,国子监也可以改称太学。”

    “但是陛下设立的大学,规格不能高于太学,学生也不能直接授官。”

    “大学生需要参加科举或成为太学生,才有做官资格。”

    朱由检点头答应,知道文官绝不会答应自己随意任命官员,所以他没有强求。打算开设理工类大学,培养研究人才。

    然后就是朱由检最看重的、关系到自己安全的衙门:

    “太医院一定要归属内廷。”

    “外廷管理的太医院实在太差了,治死了几位先帝。”

    “如果袁卿不答应,朕就加强御药房,再设一个御药监。”

    对此无话可说,袁可立自己也觉得太医院实在太差,以至于大明需要频繁更换皇帝。

    这种无关朝廷大政、对皇帝却非常重要的衙门,袁可立觉得没必要争执,既然皇帝提出,那就让给内廷。

    只是他要求皇帝接过去后,就要由内库发放俸禄。免得皇帝胡乱任命官员,让外廷承担开支。

    觉得太医院能够赚钱,朱由检一口答应。

    然后想来想去,又要加上尚宝司和中书科。袁可立对尚宝司不怎么在意,对中书科却极为警惕,觉得皇帝有可能用它取代内阁,不愿答应此事。

    但是对皇帝引用旧例,要求尚宝司、中书科等近侍官员任命取自上裁,他却无法反对。只是提醒皇帝不能改变中书科的级别,不能违反祖训重设中书省

    文官好不容易确立的内阁制度,不能随意改变。

    朱由检满口答应,说是会像起居舍人一样,中书科中书舍人以后会挑选翰林院官员兼任,不会提升级别。

    这点确定之后,内廷衙门彻底定了下来。商量来商量去,也就多了詹事府、钦天监、太医院三个衙门。其中詹事府还已经沦为迁转机构,根本没有实权。

    袁可立心中松了口气,觉得皇帝要走这三个衙门完全可以接受,并不是胡乱调整。在皇帝答应不会把其它外廷衙门转入内廷后,他决定下一次常朝上就正式提交奏疏,确定内外分别。

    然后,朱由检和袁可立才开始最初的话题,调整审判机构。

    大明会典:

    又定、东宫官、系近侍官员、任满黜陟、取自上裁。

    洪武二十六年定、尚宝司、中书舍人、系近侍官员、任满黜陟、取自上裁。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