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重振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举荐人才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被袁可立的话触动,朱由检知道自己必须下决断了。连袁可立这样的中立派大臣,入朝第一件事都是弹劾魏忠贤。自己继续留着魏忠贤,还有什么正面作用呢?

    唯一让他有些放不下的,就是二百万两陵工的捐纳,魏忠贤还没有完成:

    “本来打算让魏忠贤给我捞足银子再走,现在看来是留不下他了。”

    “捐纳公士的银子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够就抄他们的家!”

    抄家这种事情,朱由检是不怎么愿意的。

    一是因为抄家这种行为太过激烈,容易引起大臣抵触。

    二是因为抄家时财物容易被隐瞒,能抄到十分之一就算不错,除了现银之外还要想法变现。

    所以朱由检更倾向于让阉党和他们的支持者用钱粮捐纳公士,自己掌握名单后,慢慢搜刮他们。

    如今阉党的崩盘速度太快,朱由检也只能杀鸡取卵、挑几个人抄家了——

    二百万两陵工的费用,一定要让他们凑齐!

    做出这个决定,朱由检向袁可立道:

    “爱卿不必多言,朕心里已经有决断。”

    “今日只商量兵部事务,其它想说的话,留在明日朝会上再说!”

    又让袁可立坐下,不用继续站着。

    袁可立谢恩坐下,对当今皇帝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有主见。

    随后听皇帝提到林丹汗封贡之事,想到这件事的经过,对皇帝的这种印象更深了:

    “除了林丹汗被封顺礼王的诏书外,其它封爵诏书都是陛下私自发放的,只是经过廷议,朝廷承认了而已。”

    “这位陛下很有主见,也不是那么在乎约定俗成的规矩,他想做的是太祖、成祖那样大权独揽的皇帝。”

    想到皇帝私下册封顺天贵族,还有对朝会制度、廷推制度、廷议制度、官员加衔等方面的改动,袁可立知道这位皇帝并不怎么在意文官约定俗成的规矩。

    之所以没有闹出中旨之类的事端,是因为这位陛下明面上还比较尊重规矩,被阉党驯服的大臣也没有胆子反抗。

    如果是正直敢言的大臣在朝,皇帝的这些改动是绝不会轻易通过的。那些人不可能随随便便答应、不会按皇帝的规矩行事。

    袁可立自己就曾是那样的人,知道他们的想法:

    “要是再年轻几岁,我一定要和陛下好好说道说道。”

    “现在风烛残年,能做点事就不错了,还是不要随便插手其它事情了。”

    年轻时袁可立敢抗万历中旨诛杀阉宦,但是在天启年间的时候,他就能够在阉党当政的局面下仍旧做事。只是魏忠贤做得太过,让他实在看不下去,才不得已致仕。

    如今这位新皇帝的做法虽然和他的理念有些不合,却没有闹出中旨那样的事情。袁可立不愿随意插手这些事,破坏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封贡这件事情早已定下,袁可立的看法和孔贞运差不多,觉得这些类似土司的爵位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每年花点钱而已。

    让他在意的是,这些草原部落,能不能抵挡后金。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