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直接转化成百战精锐的。
以前燕京的百姓能够豪迈地随着姬家先祖皇帝亲征荒漠,那是因为那会儿战事频繁,眼下,燕京承平一甲子多了,再想复制当年盛况,也未免有些过于天真了点。
不过,身为姬家子孙,看着大燕百姓这般“其心可嘉”,心里也算是欣慰。
但专业的事儿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该死,这似乎还是那货说过的话。
“大当头,您在想啥呢?”一个衙役问道。
“在想大婚中止了,郡主娘娘是不是还住在西园?”
………
朝堂议事,在极为压抑的氛围中结束了。
之所以压抑,是因为这次望江之败,一来损失确实巨大,无怪乎城门守直接遵从祖制敲响了离钟,左路军主力损失殆尽,其余各路军也都有些损失。
二来,东征大帅是大皇子姬无疆,是陛下亲自点的将,又是陛下的长子。
自马踏门阀再对外开战连胜之后,燕皇的“九五至尊”地位,已经越发巩固,朝臣们就算说话时,也得注意言辞,生怕自己讲出了“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味道。
其实,具体该怎么办,大家伙心里也都有底,能站在朝堂上这个位置的大佬,又有几个是蠢货?
大皇子失利后,显然是不适合再担任东征军主帅了,得换人。
换谁?
还能换谁?
选距离最近的?
选最能打仗的?
选最熟悉野人的?
好嘛,
这三项,全都指向一个人。
但偏偏那个人这几个月一直自闭于府中,连圣旨都不接,明摆着不给朝廷也不给陛下面子。
所以,能不压抑么?
要开革换人的大帅,你不方便指责太多;
换帅的人选,你也不方便说太多;
到最后,陛下干脆下令散朝,只留下以赵九郎为首的一部分重臣去御书房继续议事。
其余朝臣们这才如蒙大赦,山呼万岁后离开。
不少大臣出了宫门后都做了同一个动作,
摇摇头,
望望天,
唉,
好端端地一场大婚,
怎么就忽然生出了这种事端。
………
西园内的景色,确实美不胜收,让人不得不赞叹,乾国人打仗不行归不行,但是在奢华享受上,确实是当世之最。
褪去红妆的郡主此时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子上,左手端着盛放着果脯的盘子,一边晃悠着腿一边吃着,倒算是难得的有些小女儿姿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