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君大人对我来说就是有活命之恩,怎么能准许你们这些就会张嘴的士人骂府君大人。”
听着那一声声汹涌的质疑怒骂声,李基的脸色不改,反倒是贾诩向李基投来了一个颇有些疑惑的眼神,就仿佛是在询问李基这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葱是李基从哪里拔的?
至于那跟在前来迎接李基的队伍最末的粮官李灿,更是已经吓得瑟瑟发抖。
生怕郡丞李基当真如那些士子所抗议的那般,直接便先将他这个粮官拉下去砍头平息群情汹涌。
“咔擦!!”
“今日倘若李子坤不解决此事,我便是去求见刘府君也在所不惜!”
而恰好此刻正是分派热粥给流民的时候,看着一位位流民在排队领粥,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米粒可谓是一眼可数的稀粥,然后就宛如是吃着什么山珍海味一般细细地品尝着。
“还有这流民营简陋至此,这……这哪里是赈灾?”
“子礼说得没错!这……这是人该吃的东西乎?”
不过性子可谓洒脱又老实的简雍,则是没有推辞,反而是冲着李基大吐苦水了起来。
“为了主公的大志,诩自当万死不辞。”
那老者更是一副血气上涌的模样,指着那士子大骂道。
只是李基观察了一下贾诩的指甲缝,耳后,发根以及眼睛,发现与简雍那是真狼狈不同,贾诩这纯粹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显得过于突兀的干净,恐怕是故意将自己收拾成这个样子的。
霎时间,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似的。
在这个时代所推崇的思想主流,便是董仲舒先圣经典之中扩充而成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贾诩口号喊得相当有精神,再加上那看上去似乎跟简雍相差无几的狼狈模样,不知道的当真还以为贾诩付出了多少。
李基摆了摆手,道了一句。
“为仁而死,亦死得其所也!”
“咔擦!”
或许这个时代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亦有着无数为了“仁”死而无悔之辈。
李子坤会有这么体贴?
明明是当记事掾吏的顾雍,已经快要积累到不少当丞相的经验了。
“不用了,子坤。”
“小子,你再敢对府君不敬,可别怪老子不客气了。”
“不忙,自有他人帮吾解释。”
一些流民会张嘴吐出吃到的砂石,但更多的流民则是习以为常的直接连带着那些砂石一起咬碎了吞下去。
“就是,府君大人都跟我们这些人喝同样的粥,你这后生嫌弃也就算了,为什么还不给我们喝?”
李基忍不住暗赞了一声。
‘好头!’
这些士子尽数都是李基这段时间从想要加入“仁德书院”,但赢不了“四渡红水”的沙盘推演,只能选择在吴郡当“临时工”的士子们挑选出来的。
而能在“仁德书院”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