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玉佩琳琅行傩步,且放白鹿青崖间 (2/7)
来,金丹大道都可以称之为新法!
好吧!
毕竟天周之时,还是以《九天玄经》,神道混同之道为正法。
那时候的古老贵族,都是存神通天,以祭司之身,通达神道,再一步迈入阴神、阳神这一条道路。
三代神朝以前,道门还是练气士的天下呢!
通法之路更是要晚到仙秦,才正式开辟……
最近海外也有元婴新法一说,据说是秉承太上之道,婴儿一说。
楼观道就精修此道,可以元婴飞升三清天,更加便捷。
但听闻已成世间正统,号称丹成无悔的金丹大道,在高昭口中竟还是‘新法’。
崔啖就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如你所说,此地颇似归墟幻海……但君子之道,所谓节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傩!”
“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
“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上古之时,天周贵族的修行并无所谓的成熟的‘法术’‘道术’。
便是连‘神通’亦是十分模糊。
一切混沌原始,仪轨、巫术、神法、祭祀、符文、纹饰、通感、神通等等混在一起,乃至相互影响,错杂,形成了三代神朝时期的术法。
因为旧天大道被破,而新天大道方立,故而一切都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比起万妖天庭、五色神庭时期,都差了很远!
是故天周时期,有采诗之官,巡游四方。
将散落民间为修士所创的道韵和术法原型一一收集,然后由天周神朝最为精英的一群人删减,创造。
采十方民智民情。
由最有智慧,境界最高的官方大修士融汇,修正,整理出‘诗’来!
这些诗便是天周时期,从巫术、神法、祭祀、仪轨之中孕育而出,最早的术法原型。
天周修士参修诸‘诗’,犹如如今的修士参道法,悟法术一样!
但不同的是,当时的术法古朴晦涩,更是经由道君级数的大修士修订,而普天之下的修士几乎都会修这一套公开的法术汇编。
而他们也会将自己创造,参悟出种种法术,主动献出,编入其中。
这便是上古术法大全的《诗经》!
天周末年已入中古,百家争鸣时,如今的经学传承,神通术法已经孕育雏形,但《诗经》依然是参修法术,乃至修士斗法的重要经典。
甚至到了仙汉时期,世家大族一样要学《诗》的。
故而高昭所说的话,几乎全部来源于《诗经》。
乃是《卫风.竹竿》中的一句,描述的乃是君子美女出行之时,佩戴玉饰,淇水泉源流淌的美好景象。
《卫风.竹竿》之中的四句短诗,几乎都蕴含着一种原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