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与孙策的默契(5.6k) (4/6)
好的么,让罗马和安息专心打仗,人力和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进来为大汉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反正不管是流入大汉,还是流入大汉吴国,肉不都烂在锅里了么。
先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去琢磨这蛋糕怎么分也不晚,谁吃不是吃呢。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留着孙策,来对付朝中那个日益强大的军工复合体。
都是泪啊!
因为实话实说,刘协的大汉现在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一个陆上霸权国家。
而一个国家,是几乎不可能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就是相冲突的。
既然能通过路上运输来发展殖民经济,发展海洋贸易的动力何在呢?
要知道这个时代,海上贸易的成本真的不比路上贸易的成本低的,船只下海之后能不能回得来,那是只能听天由命的。
刘协再怎么理科狗,也也那个本事以一己之力带动社会的航海业大踏步的进步,那又不是他的专业。
所谓航海发展,很多时候也不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是经验的累计。
这就导致了朝廷压根也没有发展海军的动力。
而且海军和陆军发展侧重点不同,养出来的利益集团也不同,发展海军要造大船,发展陆军要造铠甲和养马,这特么都不是一个系统的。
再有钱的国家财力也不是无限的,给海军投了钱,陆军这边就必须要过一过苦日子,可现在朝廷这边陆军的力量,军工复合体的力量已经这么大了,海军的力量则是零,纯粹的新生事物。
面对曹操刘备曹纯诸葛亮等一众代表着军工复合体的重臣的打压,即使刘协的个人威望已经无限接近于神明了,也照样发展不起来。
当年孙策的水师刚刚暴露,刘协那会儿还想要灭掉孙策下令在青州建立水师的时候,朝中这些大臣们也不乏阳奉阴违的情况。
现在,朝廷在水师的发展问题上连孙策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朝中大臣自然是全面放弃了与孙策水上争雄的想法,索性干脆发展水师。
那难道孙策就不统一了么?
当然不是,曹操刘备他们给刘协搞出来一个十面包围的计划,既,从印度和中东地区打过去,饶一个大圈从东淡雅插到交州去,捅孙策的屁股。
顺便把这一大圈全都纳入大汉领土。
长江天险?我绕过去总可以吧。
他妈的一群神经病啊!
再说东南亚那边,沿海的区域不是都已经成为孙策的殖民地了么?
所以这也是刘协故意留着孙策,甚至纵容孙策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原这边已经没有发展海权的土壤了。
除非刘协决心放弃海权,否则就只能纵容孙策放手去搞海权,这样的话,等到有朝一日朝廷将东南一统,只需一道安抚的旨意,孙策发展出来的海权必然就是大汉的海权了,这个新加入的海权小团体,也能勉强有与军工复合体掰手腕的能力。
长江,实话实说又长又宽的,所能承载的水上力量终究是有极限的,孙策现在的海上力量早就超标了,再如何发展,长江也不会变得更坚固。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