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纷纷丢掉手头的工作,开始全民上山挖兰。
人们肩挎背包,手拿锄头,上山挖野生的“下山兰”,期望从野生兰花中觅得神奇变异的兰花。
仅仅两三年内,山野间几乎每寸土都被挖兰人翻过,兰市里,一车又一车的野生兰被摆上台面,只有品相好的被挑走,其余的全部倒入沟渠。
早有先见的陈安,此时早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兰花养殖基地,多年的积蓄培养,手中价值数十万,数百万的兰草不少,甚至有达到上千万的,到零七年兰市遭到灭顶之灾之前,仅凭此一项,他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锦城和山城,都置办下数处房产。
蜜蜂养殖,在山里办起了十数个养殖点,山里被设为保护区和景区后,成为招牌式的存在,进山游玩的游客,不少人都会在离开的时候,选择带上一些土特产离开……
一样样的事情,陈安凭着上辈子的见闻,卡着时间的搞,该扩大规模的扩大规模,该缩减的缩减,一直稳赚不赔。
这一番番像是有先见之明的操作,一度被传为传奇,以至于上门取经的人不断,他做什么,别人立马跟着做什么。
唯一让人吐槽的是,黑猪的养殖,十多年的时间内,黑猪肉的价格,一直不见涨,甚至不少人嫌弃黑猪长得到处褶皱,不好打理,放眼所看,俨然成了白猪的天下。
匾额送到,畜牧场的黑猪养殖,陈安自然也就没有掺杂白猪养殖,而是专门划出几个区域,圈养了以成华猪为主的数个黑猪品种。
在这件事情上,陈安每年都会赔进不小的一笔钱。
只是,以他如今的身家,已经不在乎赔进去的那点小钱了,他反而在不断地联系科研人员,进一步优化养殖和管理,扩大规模,保种繁育。
零四年,在几乎看不到黑猪的情况下,第一次江湖试水。
结果,比普通猪肉高出四倍的价格,依然被高端饭店争抢,只是一年出栏的黑猪,便把数年的亏损都给找补回来,令人大跌眼镜,直呼不可思议。
更是在后来获得黑猪原种场许可证,实现从种植、饲料、保种、养殖、深加工到销售的可持续发展全产业链,一四年的时候,黑猪成为地里标志保护产品,焕发新的生机。
一切的投入,换来丰厚的回报。
而在蜀地,巴食火锅店早已经成了招牌,分店开出十数个,没有科技狠货,有的只是老式火锅的滋味,配上地道的原材料供应,经久不衰。
这一转眼,到了零八年,已是二十年光景过去。
一对子女也都成材,和宏山和甄应全家的几个小辈一起,帮忙打理着偌大的摊子。
李豆花在去年的时候过世了,陈安亲自披麻戴孝,至于李宗贵,被陈安安排在黄羊养殖场,帮着打理养殖场的事务。
石河子小学早换上一批大学毕业的老师,冯正良回了县城,去了教办,他媳妇则是继续在县城的小学,当着老师,工作原因,只有一个孩子,没敢多生。
舅舅耿玉福家里,寒号鸟养殖也成了规模,每年单是产出的五灵脂和寒号鸟撒的鸟就能有十多万的收入,加上给别人家提供的寒号鸟种苗,一年有二十多万的净收入,日子滋润。
陈平家里,茶园扩大到八十亩的样子,那股山泉水检测后,是很好的天然矿泉水,也引进设备,招了人手,打造成了包装水售往周边县市,如今也是出入有车的主,日子安逸。
碑坝镇的干亲家顾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