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80巴山猎耕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熏腊肉 (4/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西搬完后,陈安找来挂肉的竿子,在柴房里架设好。

    今年不仅有一头家猪,还有些熊肉,数量不少,所以,挂肉的竿子他也就多准备了一些。

    蜀地人家,家家户户做腊肉,哪怕不杀年猪的城里人,也会想办法弄上一些。

    熏出的腊肉可以一直存放,吃到来年。

    腊肉在制作的时候,选择在冬至前后十天最好。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

    这年头,蜀地各地乡民山民家中都烧柴火灶,也有火塘,只要准备好挂架,利用火塘的烟火或者是灶内的青烟,就能进行事半功倍的熏制。

    经常去到一户人家,能看到火塘上就挂着一块块被熏猪皮发红发黑的肉条。

    县城里的人没那条件,通常准备大缸或者去底的大洋桶罩着,熏制时,还需要自制熏笼一处,火烤烟熏,非常繁琐,经常有误以为火灾发生的情况,弄出不少笑话。

    还有人,干脆将肉带到附近山上,用山上的木头枝桠搭个架子,以枝叶遮盖四周,在里面拢火进行熏制。

    相比起来,山里人就要方便得多。

    准备好架子,陈安回屋,将拴好草绳的肉条,提出来往柴房的架子上挂,陈子谦他们也帮忙递送,不多时,柴房的架子上挂满了肉条,小半猪肉,大半熊肉,有好几十根肉条。

    家里边从来没有过那么多肉,看着都让人觉得欣喜。

    除了这些,还有一头腌制着的黄毛野猪,那也是七八十斤的肉。

    肉挂好后,陈安将灶火点燃,往里面加入陈子谦从山上弄回来的柏树枝,一时间,柴房里浓烟滚滚,转眼弥漫整个柴房。

    用柏树枝熏出来的腊肉,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只是没有橘子皮、柚子壳等东西,不然熏出来的味道更好。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证灶里面不出明火,熏烟不断,等到这些肉被熏得上色了取出来在通风的地方挂着就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