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出来几款新能源汽车。”邹泽峰带着王逸来到整车测试车间:
“一台是新能源轿车,星逸S5,对标特斯拉modelS,以及BBA的E56!”
“星逸S5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后驱版,370马力,性能碾压BBA的E56,也能超越modelS。咱们的永磁电机比它们的感应电机强大的多。”
“另一个四驱版本,前后双永磁电机,570马力,就更强了。”
“此外,还有新能源SUV,星逸X5试验车也已经做出来了,同样分后驱版和四驱版。电机配置,动力和S5一样。”
“接下来两款车,四个型号,都会进行一系列测试。”
“没什么问题的话,咱们的电机工程,电池工厂等等,都会迅速量产。”
“目前配件工厂一期都已经建成,试产生产线调试也没什么问题,其他生产线也都在安装调试中。只要经过一系列测试,确定电机、电池可靠性没问题,年底前就可以开始量产。”
星逸汽车400亿的投资,不只是研发投资,还有工厂投资。
同样,工厂不只是整车制造工厂,还有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核心零部件工厂的建造比起汽车工厂的建造进度还快很多。
也都是分期建设。
目前一期厂房都已建成,并且顺利试产。
就等着确定研发的电机、电池没问题,便可正式量产。
接下来再测试一下稳定性,多测试几个月,没什么问题,第四季度就能开始量产。
邹泽峰继续道:“董事长,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咱们全面自研自产,第四季度开始量产。非核心零部件采购第三方,咱们在星逸汽车生产基地附近,连同魔都,同步引入了部分上下游供应链。”
“在咱们星逸汽车超级工厂附近,很多上下游供应链也都建立了分厂。还有的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都分布在附近省市,已经全部沟通妥当。”
“只要咱们下半年试验车测试完毕,第四季度就可以让他们同步开始量产我们需要的零部件,年底前交付。”
“正好咱们整车工厂一期厂房,年底前就可以试产甚至小规模量产,经过产能爬坡后,明年上半年就逐步批量量产星逸汽车S5、X5。”
这个进展速度,王逸还是很满意的,比和魔都对赌的节点,快了足足两年。
按照对赌协议,2015年年底研发成功,2016年年底前正式量产。
如今看来,2014年上半年就研发成功,年底前就能能研发成功并小规模量产。
提前两年实现对赌协议,不是一般的给力。
不过产能就是个问题了。
造车不同于造手机,造手机产能爬坡快,规模大,月产千万台都不难。
但造车太过复杂,别说月产千万台了,月产一万台都不容易。
很多车企达到月产一万台,都需要半年多,甚至一年的时间。
对此,王逸看向邹泽峰:“按照这个进展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