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继续道:“种子计划招聘迅速启动,放宽门槛,本科生就行。只要能力强,人靠谱,通过考核,都可以直接签约,加入星逸半导体种子计划。”
“这样咱们培养个一年左右,就能成为一级工程师,给资深中级、高级工程师打下手,学习,迅速培养起来!”
这便是王逸的整盘计划。
考核筛选优质人才,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只要愿意来,能力强,全部签下。
培养一年,再通过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迅速把优质学霸带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先进制程工程师!
这些二十来岁的名校学霸,正处于人生最巅峰的状态,脑子聪明,学东西快,精力旺盛,能熬能肝,无疑是搞研发的好苗子。
若是等到三十五、四十岁再培养,要么成了老滑头,出工不出力,甚至只想着拉帮结派,那完了,难成大器。
还有的达到四十岁,依旧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但熬到这个年纪,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想继续攻坚都有心无力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王逸提出以老带新百万激励计划,也是给大龄工程师一个新的出路。
像是台积电,工程师的年龄大都在30-40岁之间。
这个阶段,都是骨干,经验丰富,也能爆肝攻坚。
可一旦超过40,那就完全不同了。
四十岁以上的大龄工程师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继续在一线熬夜爆肝技术攻坚,实在是太难了。
但经验在,能力在,即便不能像二三十岁的时候那么拼搏,也可以去一些轻松点的研发岗,把重心放在培养年轻工程师身上。
毕竟年轻工程师成长起来,老工程师也能拿到百万多的晋升奖励。
有人带和没人带,成长速度完全是两个维度。
这样的策略,给了大龄工程师更好的出路,也给了年轻工程师更快的发展,也能让星逸半导体的人才储备最短时间内膨胀起来。
可以说是三全其美。
而且培养出来的大都是年轻的资深工程师,完全可以为星逸半导体高效率地攻坚十几年!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个28岁的五级工程师的价值,远远超过一个38岁的七级工程师。
前者很容易在三十三岁前晋升七级工程师,并且在三十八岁左右,达到八级工程师,甚至九级工程师。
而后者想要再晋升几乎不现实,能够像胡老一样,一大把年纪,依旧成果斐然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相反大多数四十岁以上的工程师,自己都主动申请离开攻坚研发岗,去普通研发岗,再过几年,就得居二线了。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到时候,专心带徒弟,或者去大学当讲师,也是个出路。
尤其是几年后,王逸还准备打造一座星逸大学。
专门培养半导体,ai,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的专业核心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