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挖坑日月光,高通老董请雷董洗脚? (3/8)
nbsp; 另一种则是事业上的成就感。
前者,年轻时候比较旺盛,等到了一定年纪,就大打折扣,尤其是上了年纪,有心无力的时候,反而钓鱼更有满足感……
而后者,则可能跟一辈子,尤其是有能力的人,大都如此。
王逸都不相信,胡老在半导体领域叱咤风云一生,最后会愿意在大学里当个老师,安度余生。
这一点,胡老不愿意,梁老也不愿意。
但就看有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原本的胡老,离开台积电后,就没了这种机会,这辈子都只能蹉跎岁月。
可现在,被王逸请出山,投资上千亿,打造四个晶圆厂。
收购日月光,拿下封测厂。
再加上星逸半导体的芯片研发部门,强势崛起!
直接实现了芯片设计,芯片生产,芯片封测的全方位闭环!
然而这就完了?
没有!
星逸科技还有手机业务,平板业务,电视业务,并且都做到行业领先,全球热销!
还实现了商用,销售,创收的闭环!
这才是完整的商业模式。
跟着王逸,胡老所有的才华都能完全施展。
由于星逸半导体起步太晚,40纳米处于追赶,28纳米处于追赶,或许20纳米也处于追赶。
但接下来的14纳米,10纳米,完全有希望弯道超车。
无他,打破20纳米魔咒,做出14纳米工艺的f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就是胡老研发的!
没有ffet,全球半导体不知道还会在20纳米工艺卡上多少年。
是胡老的ffet,让16纳米、14纳米,10纳米,都有了可能。
因此,没有谁能比胡老更懂ffet,更懂得如何突破20纳米,如何做14纳米,做10纳米!
可以说,跟着王逸,胡老有希望成为14纳米,甚至10纳米的奠基人!
而有了胡老,星逸半导体在14纳米,10纳米领域,也有了弯道超车,追赶甚至超越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的可能!
双方互相成就!
但再往下,那就难了。
一来,7纳米以下的制程需要euv光刻机。
哪怕是多重曝光技术,能够用duv光刻机量产7纳米芯片,甚至5纳米芯片,也需要高端的duv光刻机!
比如1970i,1980di,2000i,以及更高端的机型。
其中,1970i就是底线。
然而,之前星逸半导体买的光刻机,大都是19i。
由于王逸买得多,每次下单都是几十台,都是上百亿的大单,以及胡老的面子,阿斯麦最近才开始交付1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