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5章 百亿芯片大单,绝杀高通 (4/8)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芯片c1,又是3亿颗芯片的大单,后续说不定还要继续追加。

    台积电空闲的40纳米产线都能直接产能拉满,简直妙不可言。

    没办法,星逸晶圆厂的40纳米工艺良品率还不成熟,即便成熟了也要生产手机芯片,而不会生产这种低端电源管理芯片。

    而中芯国际的40纳米工艺也没搞定,王逸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台积电老张。

    最简单的,有了这笔订单,也算是台积电的大客户。

    届时,台积电就不会像对中芯国际一样,对星逸半导体围追堵截。

    毕竟一旦台积电对星逸半导体出手,星逸科技的40纳米芯片大单台积电就别想了。

    后续28纳米的旗舰手机大单,台积电也别想了,反而会便宜了英特尔和三星。

    这里面的利益得失,台积电老张都得权衡一二。

    再加上星逸科技的晶圆厂,主要是生产自家芯片,对台积电冲击远小于中芯国际,老张也不会舍本逐末。

    若是老张也像对中芯国际一样,拿着专利技术和个疯狗似的对星逸半导体输出,王逸也头大。

    专利这个东西,星逸半导体能绕开绝大部分,但若是100全面绕开,还是需要点时间。

    不只是半导体行业如此,手机行业也是这样。

    想要完全避开友商所有专利,这根本不现实,最起码底层的基础专利根本避不开。

    也正是因此,有了交叉授权的概念。

    你侵犯了我多少专利,我侵犯了你多少专利,双方对簿公堂,互相起诉,最终一合计,侵犯彼此的专利差不多,直接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达成和解。

    若是差得多了,那就得大出血,付一大笔专利费达成和解。

    像是htc一样,差得太多,又不想付天价专利费,就只有禁售了。

    同样,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

    当年中芯国际用了台积电的部分专利技术,台积电疯狂起诉,使得中芯国际险象环生。

    最终逼得中芯国际创始人张老不得不退出,并给了台积电10的股份,台积电老张方才罢休!

    不过星逸半导体好一些,40纳米工艺都是胡老寻找的全新解决方案,绕开了台积电的绝大多数专利。

    剩下寥寥几项,也问题不大,再过段时间,也能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全面替代。

    如今有了星逸科技的40纳米芯片大单,未来还有28纳米旗舰芯片大单,未来一年,台积电不至于翻脸下死手。

    毕竟代工星逸科技的芯片赚的更多。

    等到一年后,全面替代的方案就有了,届时老张也无可奈何。

    用芯片大单换时间,王逸也是没办法的事。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如此。

    半导体行业,最为艰难。

    想清楚这些,王逸心中大定,看着百亿芯片大单,只觉得半导体才是永远滴神。

    毕竟只是低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