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谁做这个浙江巡抚,比较妥当?”皇帝道。
吏部尚书花沙那道:“奴才举荐江苏布政使王有龄,此人知兵,不久之前刚刚以七千临时招募之军收复了淮安,击败一万多捻匪,恢复了漕运,立下了大功,朝廷正好要封赏。”
杜翰道:“臣也觉得合适。”
在杜翰看来,王有龄是何桂清党羽,所以也是苏曳的政敌,最适合做浙江巡抚。
按照他和皇帝的想法,就是苏曳身边的人,尽量都是政敌,把他包围起来。
端华道:“臣附议。”
在所有人看来,王有龄作浙江巡抚,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道:“拟旨,册封王有龄为浙江巡抚,领兵部右侍郎衔。”
至此!
接着,端华道:“原浙江巡抚宴端书,正好接任田雨公,担任大理寺卿。”
肃顺道:“臣也举荐宴端书,此人严肃方正,适合大理寺卿。”
宴端书听了苏曳的话后,真的是半天都没有耽搁,立刻派家人进京,贿赂了整整二十六万两银子。
甚至,连懿贵妃家都有一份。
比别人提前好几步,谋求大理寺卿这个缺。
皇帝道:“此事,朕再斟酌一番。”
话虽这样说,但肃顺了解皇帝,他是故意这样说的。
一下子封三个大员,太过了。
而且下面军机大臣一推荐,皇帝就答应,就显得太顺从了。
所以,他要拿一拿。
其实,宴端书这个大理寺卿的位置,就算是稳了。
至此,苏曳的计划成功了大半。
真是太不容易了。
用一场厦门教案引爆,撬动了三个大臣的职位。
也为自己拿到了两个封疆大吏。
这番布局,因势利导,确实堪称神来之笔。
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的。
只不过是宴端书和王有龄比历史上更早拿到了大理寺卿和浙江巡抚。
…………………………………………
三希堂!
王承贵飞奔而入,道:“皇上,荣禄密奏。”
“拿过来,拿过来!”皇帝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荣禄,已经寄托了皇帝的很多理想,年轻,能干,忠臣。
成为新的宠臣。
荣禄的密奏,写得非常简洁,少有抒情之词。
总共描述了三件事。
第一件,他奉旨率军前往九江,被苏曳的舰队阻止,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