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那肥肉片子,在现代自然让人看了都犯恶心,但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真香!
他们几个人打好饭之后,自然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姜玉楼看着国宾馆的伙食,在想想在县里和村里吃的东西,同样是人,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怪不得人都要往大城市跑,要不然哪里有机会吃上这样的饭菜?
要是他没上大学,还在上河村生活,就算有钱都吃不上这些。
不过想到家里人在村里吃的东西,他还有些负罪感。
姜玉楼刨着碗里的米饭心里想着,
他要快点变得有钱,争取早日在这偌大的燕京城买上房,把家里人都接出来。
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变,早点接触变革的前沿,其中的好处是窝在小山沟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的。
他前世就是出去的晚了,否则成就也会更高,家人也会过得更好。
“咕噜噜。”
是他的肚子响了,太久么吃好东西,冷不丁来一下,这就有了反应。
他奶奶的,没出息,以后有的是山珍海味让你享用呢。
姜玉楼骂了自己一句。
他不由得开始畅想未来了,按照现在赚钱的速度,说不定明年就能将家里人接过来住了。
等到大学毕业,他应该会非常有名了吧。
这时候大学都是包分配的,他以后是去某某单位任职呢,还是专心写作呢?
嘿,想得太远了,还是顾好眼前吧。
这时候,他才把注意力放在了眼前。
美食在前,想那么多干什么。
餐厅里闹哄哄的,不仅有此次来参加典礼的作家,还有作协的干部和评委老师们。
看了一圈,姜玉楼发现参加典礼的作家们年龄都不小了,除了他,王濛都属于年轻的了。
不过一想到这年代知识分子还比较稀有,再加上那场浩劫,似乎也能明白了。
只是可惜这次与会的作家有不少嫉贤妒能之辈,他想借此机会多结识一些作家的想法只能是落空了。
不过,这次得了奖,还认识了王濛,也不算亏。
他听王濛说了,这次得奖的作家还有个好处。
姜玉楼也顾不得吃饭了,连忙问道:“老王,你快给我们透露透露消息呗。”
除了他,两个陕西来的作家也竖起了耳朵。
姜玉楼已经知道了,王濛这时候已经是燕京作协的副主席以及副秘书长了,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他的消息灵通着呢。
王濛为人平和,也不介意姜玉楼叫他老王,只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年底作协有意举办重点作者读书班,一期三个月脱产读书,地方就在D校。”
重点作者读书班啊!
进了这个读书班,才是真正在领导心上挂了名的,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