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9我的文艺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人M日报来人》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年,对全国学生都是一件能改变今后命运的大事,不能不慎重。

    高老师不想姜玉楼为了一时的名利,影响到今后一辈子的命运。

    为此,他专门和姜玉楼谈话,姜玉楼也同意了他的做法。

    可是,有些会议或者采访他还能推掉,有些却不行。

    因为,这次来的是《人M日报》,此时《人日》还不是后世的三流报纸,影响力极其巨大。

    一个作家牛不牛,就看他有没有上过《人日》。

    按理说,《人日》这么大的招牌不可能专门来人采访一个只写了两首诗的小年轻,可他们真的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姜玉楼的两首诗影响力太大了。

    高老师听了记者同志的话后,整个人都羡慕得不行。

    他要是能跟着上《人日》的新闻,这辈子都值了。

    当高老师告诉他,这次《人日》的记者专门坐火车来阳平县采访他后,他自己都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不是吧,高老师,真的假的,我能被《人日》采访?”

    高老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人都来了,那还能有假?”

    别人高兴还来不及呢,他倒是还怀疑上了。

    “不是,我就有点意外。”姜玉楼挠挠头。

    实在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两首情诗发表后,竟然一炮而红,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迅速在全国出名,是他始料未及的。

    只能说,在1979年,网红诗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就像在诗歌界扔下了两颗核弹。

    要说他的诗在年轻人中有多火,就这么说吧,你要是不会背这两首诗,和同龄的年轻人聊天都插不上话。

    “什么,你不会《山木》和《十诫诗》?伪文青,羞于与你这样的人为伍,告辞!”

    对,年轻人聚会就是这么个场面。

    大家都是文化人,聊的自然是文学,而诗歌又是逼格最高的。

    你是不是真的文学青年通过两首诗就能分辨出来了。

    能背的自然是好同志,不能背的就是混进文学青年中的滥竽充数者,至于没听过的,那就是别有用心的坏分子了。

    两首诗中,《山木》更受男青年的喜爱,《十诫诗》则受女青年的喜爱多一些。

    至于男女处朋友时,也逃不过这两首诗。

    毕竟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嘛。

    小年轻表白,都要背姜玉楼的《山木》。

    为什么?

    自然是表决心啊!

    也因此,《延河》卖得越来越多,五万册的加印都不够卖的。

    加印,加印,还是加印!

    雷社长这时候都快乐疯了,加印的不是杂志,而是钱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