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9我的文艺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阳平县知青文学讨论会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p; 有人忍不住出声道:“姜老师,你说的会不会太夸张了?”

    姜玉楼没有被人怀疑的不悦,反而笑道:“并没有,优秀的文学家甚至能得到敌国人的喜爱。”

    为了证明,他讲了一个故事:“北宋政治家、词人苏轼,苏东坡大家知道吧?”

    “三苏之一,我知道的。”

    “东坡先生的《赤壁赋》我到现在还记得!”

    “苏轼的词和赋都是极好的,以前上学的时候也学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这时,有个机灵鬼高声道:“知道知道,东坡肉的创作者嘛!”

    “哈哈哈。”

    众人捧腹大笑,连姜玉楼都笑了出来。

    “没错,大家都记得苏轼的作品,证明了他在我国文学届的地位,没有优秀的作品是不会传唱多年的。这正是文学家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姜玉楼顿了顿,又道:“以苏轼的文学成就说他是北宋第一文豪绝不为过,东坡先生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少年成名,写的文章让文坛泰斗欧阳修都佩服不已!中年后更是名扬天下,人人敬仰,成为一代文宗。”

    众人点头,苏东坡的成就谁能不服。

    紧接着,他又给大家讲了个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作为佐证:

    “宋哲宗元祐四年八月,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生日,苏轼的弟弟苏辙作为大宋的使节,前去祝贺辽国皇帝的生日。苏辙到了辽国,辽国君臣上下热情招待,还不停地问苏辙:‘大苏学士安否?’意思是你哥哥苏东坡先生还好吗?苏辙说我哥哥很好,谢谢各位关心。

    苏辙出使回来的路上,途经河北涿州,将出使的情况写成了一首诗,派人寄给了哥哥苏轼,诗是这样写的:“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莫把声名动蛮貊,恐妨他日卧江湖。”这首诗的意思是:哥哥你名声太大,连辽国之人都争着问候,有这么高的人气和知名度,看来哥哥你日后是无法享受归隐田园的清净了。”

    “大家看,当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达到文宗、文豪的程度,就连敌国的首脑也会变成粉丝的。”

    简单的一个故事,说得大家心潮澎湃。

    如果自己将来也能达到苏东坡的成就,就算死了也能名垂千古了。

    又有人问道:“姜老师,文学形式有高低之分吗?”

    姜玉楼答道:“文学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

    “严格说起来,文学并没有高低之分。写小说可以成为文学家,写电影电视剧本同样也是文学家。”

    简行举手道:“玉……姜老师,那诗歌呢?”

    这个时代,知青,或者说文化阶层谈论的更多是散文、是小说,就连民间也是如此,反而曾经辉煌的诗歌成了小众文艺作品。

    姜玉楼思考片刻后,道:“诗歌语言的魔力在于能把看似冰冷的文字,拼凑成一段美妙且动人的诗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