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喜剧与悲剧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月二十日,宣城大战的消息传到广德、宁国一带,一部分孙氏残党又活跃了起来,接应重新杀回来的孙氏族人,大肆拉丁入伍,扩充实力。

    广德孙氏就是富春孙氏的分支,汉末迁移过来,因着孙氏家族在江东的崛起,发展很快,已成为振臂一呼、数千人影从的地方豪族。

    不过他们最近二十年混得很惨,实力大为削弱,对普廷更是充满着仇恨。二月里还被打得狼狐逃窜呢,三月下旬就又重新杀回来了,让一个月前那些跪地求饶、好话说尽的宗族耆老们尴尬不已。

    当然,这都不叫事。打不过就投降,有什么丢人的?难道家族覆灭才叫好?

    而在更南边的新安郡,太守卡胗在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喊来了他最信任的郡丞黄寻、歙县令张猛、郡司马俞纵。

    黄氏是南渡侨族,只不过是自江夏被动南渡的。

    黄寻之父黄积曾当过几年新安太守,卒于官,黄寻兄弟眼见着荆州是前线,

    不太安全,于是借着为父守墓的名义迁徙了过来。

    因为是北方士族,其父又勤于王事,为官颇有政声,卒于任上,于是黄寻得了个不管事的郡丞之位。

    张猛是黄寻的表弟,其姑姑张氏便是黄寻的母亲,出身冯翊张氏。

    俞纵比较夸张,随父兄一起自冀州河间郡南迁,定居新安,是南渡群体中比较少见的河北人,而且来得非常早,永嘉初就来了一一若晚几年,指不定被拦在江北了。

    他曾在宣城郡当过小校,母亲去世后回新安丁忧,刚复起没几年。

    黄、张、俞三个南渡家族的存在是卡胗得以在新安郡站稳脚跟的关键。

    此时面临重大决策,他也只能找这三个人商量。

    「仲绎,事急矣!」见到三人入内,卞珍便大哭道:「王师败绩,宣城危矣!新安危矣!」

    黄寻慌忙扶住卞胗,惊问道:「府君,何故如此?吃了败仗,再打回来就是了。」

    卞胗仍旧哭道:「怎么打?兵在何处?新安户册多年未变,只有五千,怎么打?兵和粮从何而来?」

    黄寻惬住了,试探道:「府君之意——”」

    「你不懂!」卞胗一把推开他,泣道:「祖家乃山越宗帅后裔,地连宣城、

    新安两郡,三山八寨一呼百应,他已起兵造反,新安哪来兵将可用?」

    张猛、俞纵二人对视一眼,尽皆无奈。

    新安太守一个重要任务便是羁摩蛮人。若问蛮人是谁,众只说蛮人,不言其族,其实就是东吴时期名噪一时的山越后裔。

    征讨山越在孙权时期达到最高峰,不知道编户了多少百姓,而保持原样投降的宗帅也不少,祖氏便是其中之一。

    说实话,扬州南部这些郡县,蛮人比普人多。

    最近二十年,因为侨族大量南下,连新安这偏僻角落都来了三个北方家族,

    同化蛮人的速度开始加快,但仍然远远不够。

    朝廷每每动兵,经常征调蛮人,而今祖氏叛乱,新安郡便少了最大一块兵源。

    不过这真的重要吗?祖氏去宣城了,败于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