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门路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五月初三傍晚,卞盱与十余随从一起在中牟县官渡驿投宿。

    作为水陆枢纽,官渡驿规制很大,据闻是用一个废弃庄园改建的。

    入驿站之前,卞盱看着这座青砖黑瓦的驿站,唏嘘不已。

    看得出来,原本的主人非常爱惜这个庄园。虽然不够大,但真花了血本,但在战争爆发之后,还是无奈放弃了。

    或许还有更惨的可能,庄园主一家都死了,毕竟荥阳曾是晋匈拉锯之地。

    感慨一番后,卞盱入了驿站,结果只剩两个房间了,于是自己住一个,其他十几人挤一个房间。

    一切收拾完毕后,来到院中的枣树下吃饭。

    驿站是有饭厅的,但这会正被一群饮宴之人占据着,许是喝多了,声音有些大,卞盱听得一清二楚。

    “道极往日只好弓马枪棒,没想到试通两经,真是奇哉怪也。”有人大着舌头说道。

    “《左传》、《礼记》不难的,小时候就读了。”被称为“道极”的人笑道。

    “听闻试经用了新法?”又有人问道。

    “不错。”道极说道:“两年前太学第一次试经,彼时我选的《左传》,一共二十题,据说是天子钦定的试经之法,十题曰‘帖经’、十题曰‘墨义’,各答对六题即可为‘弟子’。”

    所谓“帖经”其实就是填空,即随意摘取一段,让你补完空缺的部分。

    “墨义”则需要你阐述对某段原文的理解。

    “不过此番试经,却没答对多少题就可补官的说法。”道极又说道:“其实要看朝廷选用多少官员,从答对最多的人开始,挨个往下选。此番太学一共选了十六人,算不得多。”

    “这十六人无论答对多少题都可?”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道极笑道:“帖经、墨义最少也得答对六题。据我所知,第十六名是各答对了八题,但到他为止了。”

    “原来如此。”

    “不过寥寥数十人试经,就选了十六个官。”

    “十六个官位,文学掌故还好,县博士、郡博士却不太好。”

    “道极,这厮看不起郡县博士,你快揍他一顿。”

    “哈哈。荆氏郡望就在荥阳,离中牟不过数十里,可谓从容于家。道极这个中牟县博士其实不错,比出远门好太多了。”

    “君言甚是。”荆道极哈哈大笑,道:“当县博士教授生徒,闲暇甚多,我已开始温习《毛诗》,两年后便试通三经。”

    太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初入学为“门人”,两年后试通一经为“弟子”,再两年试通二经,这个时候便可补官了。但即便出任官员了,他们还是太学生,当官满两年后可参加在职考试,试通三经。

    不过非太学生却没这等好事,哪怕他已经当官了,也无法试经——准确地说,武学生也是可以试经的,但就目前而言,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需得天子首肯。

    一帮人在里面喝得红光满面,说得唾沫横飞,卞盱在外头听得是惊讶无比。

    他看得出来,在驿站吃酒的这帮人门第都不高,甚至大部分人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