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说道:「沈氏子弟在巴陵屯驻,垦地几何?」
「千余顷。」
「少了点。」邵说道。
「殿下,江南不比北地。」沈桢解释道:「千顷稻田极其费工,除去战守之人,一丁耕田二十余亩,已然忙不过来。早年仆至洛阳,见得北地一丁种七十亩粟,大为骇然。详问之下,方才知晓种粟不似种稻那般费人力。七十亩粟,广种薄收即可,但稻不行。」
「原来还有这般说道。」邵感叹道不怪他不懂这些。北地种稻的地方不多,只河内、河南郡这些地方有,他也没见过。
「巴陵可有存粮?」他又问道。
「不多。」沈桢说道:「去岁结余陈粮大部被送去了武昌,今岁秋收后却不知能留存几何。诸葛道明应会遣人来讨要,官七民三寻常事也,沈氏部曲仅得糊口耳。」
「尽量想办法私藏一些,报个歉收即可。」邵说道:「巴陵其他豪族呢?
、
「他们粮是有的,但多存于坞堡水寨之中,未易轻取。」沈桢说道。
这就是渡江作战的难处了。
长江那么长,为何自古以来主要就只攻少数几个关键点?南朝水师再强,总不能日日夜夜封锁住所有江面吧?北朝只要想,肯定是能在南朝水师发现前送一批人去江南的。
但这没用。
臂如巴东郡南半部分,全是崇山峻岭,正经的路都没有,即便成功渡江了又能如何呢?人家水师开过来,切断你后路,已经渡江的人得不到补给,只有先期带过去的一点粮食,吃完就没有了。
而崇山峻岭之中,骑兵没法用,马车、牛车也走不了,难道让士兵穿着铠甲行军?
渡江到这些地方是注定要全军覆没的,所以人家几乎不用防,派少许人监视即可。
大梁王师如果要渡江,最好的选择还是武昌、巴陵一线,如果再考虑水文、
气候因素,那就是武昌了,其次是巴陵,而这也是荆州水师重点巡防区域。
想要在人家打的过程中派人渡江很难,但并非一点机会都没有。只不过,
人家会很快纠正错误,在漏过第一波人之后,会很快堵截住你第二批渡江船队,
然后第一波人就成孤军了。
这个时候,如果第一波渡江的人作战意志不够顽强、士气不够高昂,野外又得不到补给,用不了几天就完蛋了,不是投降就是饿得浑身无力。
如果防守一方再有拿得出手的部队,还能以多打少,水陆夹攻,地方豪族知道江面已被封锁,不会轻易投靠你,反而会帮助官府围剿,总之主场作战优势极大。
历史上蒙古人组建水师后,也曾渡江抵达过鄂州城下,但在南宋水陆援军抵达后,因为水师战力问题,面临着被封锁江面、截断退路的危险,加上水土不服,疫病甚多,作战劣势极大,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如今的社会情况又和南宋不同。南宋时相对原子化,村落较多,蒙古人甚至还能劫掠到一部分粮食补充军需,但在这会劫掠难度非常高,因为遍地坞堡。
所以邵要求沈氏私藏一部分粮食,就是为了避免一旦水师战败,江面被封锁,已经渡江的部队陷入没有粮食补给的窘境。他能说出这话,说明至少是懂一点军事的,不是对着地图瞎比划,而看到了地图之外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