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四章 补救(下) (3/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
    「自东吴始,江东豪族便想着割据一隅。昔年若非庐江陈敏实在不像话,人望又太低,兴许早已据建邺自立了。我家这个江山,得来并不容易。朕居中调和,种种苦楚,难以对外言说,也只有石贵嫔可以倾诉一二罢了。」说到这里,

    司马睿的眼神极为复杂。

    有庆幸,有担忧,有愤满,看向儿子之时,甚至带着几分期望。

    他这个主君,做得可不容易啊!

    从幕府时代开始,就先天不足,大小事务多由王导一手操持,毕竟当初王家看上他,可不就是因为「谦让冲退」?

    可七尺男儿,谁没点脾气?任你如此揉捏,时日久了,心中积累的不满几乎要让他疯狂,乃至不顾一切爆发。

    但他不能这么做。

    王导虽然擅权,满朝文武官将多出于其门,但终究表面功夫做得不错。

    而且他看得出来,王导并无取司马氏而代的野心。

    王茂弘其实过得也不舒心。

    缝缝补补,将半壁江山勉强捏合在一起,容易吗?

    为了讨好吴人,甚至主动学吴语,然后操着一口脚的江东话,为人嘲笑,

    容易吗?

    撮合多桩婚姻,调解南渡士人的矛盾,并代表他们与江东豪族扯皮,容易吗?

    推己及人,司马睿觉得王导心中肯定也有愤薄。

    所以,他不该向王导发火,还是继续扮演好「谦让冲退」的角色吧。

    相忍为国么,邵贼二十年前喊出的这句话,越琢磨越有味道。

    「经过淮南一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晋王师还缺几分火候。」司马睿又道:「今需补救,不补则断无幸理。」

    司马衷、司马冲二人出神地听着。

    「一曰‘安民’,二曰‘富国’,三曰‘强兵’,三者其实本就一体。」司马睿说道。

    「今已于江北堂邑郡置尉氏、挺、掖三县,安得万余户民人。」

    「丹阳郡则有琅琊国、临沂县,有民千五百余户。山彦林将淮南民人及祖部降众发往芜湖,那便就地安置,查清其原籍,于芜湖侨置郡县。”

    「京口有两万余户青徐百姓,都是当年跟随朕南渡之官民,今户几何,须得查清。」

    「此辈非那豫兖司冀流民,乃我家柱石,万不可轻忽。可于京口筑城,置徐州属郡。」

    「建邺亦有不下两万户,亦可酌情侨置郡县。」

    「流民多矣。早渡之人已有子孙,繁衍不息。编户齐民之后,可为朝廷供给资粮,朕也不用每次都舍下面皮,向吴人求请了。」

    「流民成军之事,早已行之。然能战否,颇为可疑。今后定得用心操练,以补不足。」

    「江东豪族部曲守御尚可,进取极难。异日若想誓师北伐,还于旧都,还得倚靠朝廷兵马,切记。」

    说了这仿佛交代后事的一大通后,司马睿便停了下来,微微喘息。

    司马衷、司马冲二人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